多尔衮为何甘愿拥立年幼的福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最常见的说法是孝庄下嫁多尔衮,取得了多尔衮的信任。很遗憾,这是意淫,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驾崩。皇太极白天还在处理政务,夜里就突然去世。 皇太极在世时“储君未定”,一场关于储君人选的战斗即将打响。当时有七个人的意见最为关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

皇位的争夺,最终聚焦在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身上。首先来看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35岁的他正处于壮年。史书称赞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豪格在战场上更是屡建奇功,而皇太极执掌的正黄、镶黄、正蓝三旗,都拥护豪格。 反观多尔衮,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即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当立而年幼,代善摄位。”代善虽然拥立了皇太极,但这也说明了努尔哈赤对多尔衮能力的认可。多尔衮也常年在外领兵作战,战功赫赫,“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

如果多尔衮夺位,有正白旗、镶白旗的支持。我们来分析一下,除了支持豪格和多尔衮的势力外,其余三旗的掌控者分别是: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 这意味着,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人的意见就非常关键。就在此时,颇有心机的济尔哈朗(也有说是多尔衮自己提出)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福临不是皇长子,但毕竟是皇子。

济尔哈朗提议一出,多尔衮表示赞成,豪格一方也不敢轻举妄动。多尔衮甘心这样?根本不是这样。事实上,如果多尔衮与豪格火拼,多尔衮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与其这样不如让年幼的福临继位,自己担任摄政王。 这样做可谓一石三鸟,打击了豪格、自己当上了摄政王、又避免了内讧局面的出现。多尔衮认为福临年幼,自己的摄政王身份仍然可以操纵大权,等待将来时机成熟时,自己夺了皇位也未尝不可。于是,年幼的福临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国皇帝的宝座,虽曰福临,却命途多舛。 参考资料:《清史稿》、《睿亲王多尔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