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 德拉克罗瓦

纵观历史,感伤时事,不难看出朝代的兴亡更替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过程,唐朝——曾经无尽繁华,强国倾服,弱国来朝,多国留学生汇聚,最后却也逐渐败落,埋于历史。就像南唐后主李煜《破阵子》一诗所感慨的那般:‘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一场鉴定引发的关注 河南——是曾经的中原之地,这个黄河所经过的分割的地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更甚者可以说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在河南这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地方,不夸张地说,随便找一个村子都极有可能是古代某位历史名人的老家,而这样的地方,自然也会流传下来一些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也极有可能就是人们口中的古董,而就是这个地方,也是今天故事的发生之地。

1990年的某一天,河南省文物鉴定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鉴定者,来人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农,但是这位老农却掏出了一件让专家感到意料之外的东西——老农的手里拿着一个金碗。老农拿着这个金碗,想请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帮忙鉴定考察一下这个金碗的真假和年代。 见此,专家们从老农手上接过这只金碗,准备鉴定。鉴定期间,专家们详细的询问了这只金碗的来历。据老农所说,这只金碗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但并不清楚是从哪一代传下来的,也不知道真假于是便想从专家这里得到答案。最终经过专家的鉴定和考察文献资料,对应金碗上的‘宣统御制’字样分析猜测,最终认为这只金碗是真的,也确实是宣统年间的东西,这应该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 但是这样的结果让专家们也是很惊讶,为什么这样一个属于溥仪的御用之碗,最终会落到河南一个老农家里的?这样的问题最终还是绕回了宣统皇帝溥仪的身上。 曾识干戈,归为臣虏

对于每一个朝代来说,它总会有属于他的最后一位国君,这位国君于朝代来说,不过是一位衰亡的见证者,而对于历史和臣民来说,他更可能是过错的承担者,是终结者。他们往往背负着骂名,或许无辜,只是身不由己;也或许,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俯察历史,以前者来说,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李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年的时候为了防止他威胁到王位,于是赐了个名号被驱逐出都城,后来朱温谋逆,为了达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13岁的时候被迫登基,成为了当时摄政王朱温的傀儡。

16岁时朱温控制了朝政,于是他便被匆匆赶下王座,囚禁在一方小院里,但人活着总归是一种威胁,于是17岁时便被朱温赐以鸩毒毒死,过完了他凄惨却短暂的一生。以后者来说,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商纣王,周幽王,宋徽宗,隋炀帝等等更是当之无愧的压垮朝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他便是那位身不由己的前者——溥仪,他既是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最后一位君主。慈禧太后专权专政掌控清朝大权50年,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屈服投降,镇压人民起义,毒死自己不听话的亲儿子,立三岁小儿溥仪为帝。

而溥仪,早年的时候,受慈禧太后控制,小小年纪成为皇帝,无非就是一个工具人,一个傀儡。后来经历辛亥革命,大清亡了,中国的君主专制也就此结束,他作为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在年幼的时候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但可能是不安全感作祟,他也曾偷偷嘱咐部分宫人,转移变卖过部分宫中之物,以期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些谋划。 金碗最终的归宿 最终,根据文物局的专家们的不完全统计,当初被这位末代皇帝偷偷运出的宝物多达一千多件,而该金碗底部印有“宣统御制”字样,可能就是当初溥仪运出的那一批中的其中一件。按理说,在当时的时期,宣统帝溥仪虽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但是宫中的宝物并不能算得上是溥仪的私人物品了,它们已经归为国库,是广大人民的财产。他并没有任何的权利将宫中的任何宝物变卖成为自己的财产。

所以最终河南省文物鉴定局专家们劝告这位农民将这件文物上交给国家,以供国家研究和保护。但是,这位农民却并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他认为这是自己家祖传的宝物,最终并不愿意将文物上交给国家,决定自己将其接着作为传家宝的东西延续下去。 专家们最终劝告无果后,也只能给该农民的金碗颁发相应的证明,对该金碗进行资料登记,并且警告该老农,此金碗属于文物范围,并不允许经行交易,不然将会被相应法律惩处。最后任由农民将金碗再次带回自己的家中。 文物独特的承载 这个金碗对于这位老农来说,算是一种家族记忆的延续,更是一种家族变化的见证,虽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家人会因为谁来继承这个金碗而产生纠纷。但是这只金碗对于溥仪来说,更多的则是那种曾经不堪过去的见证,是曾经的落魄,屈辱和无奈。

正因为文物往往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所以才有了它独特的研究价值,它们就像是无声的见证者和诉说者。像老农这样的事件在近年来其实发生的并不少,最终也是有人选择将文物上交,有人将文物继续传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文物,它们值得,也应该受到我们的保护。 就像故宫的国宝曾经经历过三次南迁,为的就是保护这一批独特的‘历史文献’不落入敌手,纵使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该保留下来的,最终都不应该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溥仪来说,他的退位则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