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嘉陵江边长大的崽儿,从小在火锅红汤的雾气里听着“巴适得板”长大。

上个月替老汉去济南谈钢材生意,本以为就是逛逛厂子签个字,哪晓得在齐鲁大地泡了整十天!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回来时行李箱塞着趵突泉捡的泉华石,鼻尖还萦绕着把子肉的焦香。

今儿个就摆摆龙门阵,跟老乡们唠唠这个让我胶鞋沾满泉水青苔的“泉城”(济南人老挂在嘴边的称呼)。

印象一:趵突泉的水,蹦得比火锅泡泡还欢腾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重庆人看惯了长江的汹涌,头遭蹲在观澜亭边瞅趵突泉,

惊得差点把手机掉池子里——“龟儿!三股泉水跟煮火锅似的咕嘟直冒,水面上的水泡比咱火锅油碟的花椒还密集!”

穿蓝布衫的泉边大爷笑我:“莫慌莫慌,等哈子看金线泉,水面能飘起银线嘞!”

指尖刚触到冰凉的泉水,突然看见锦鲤在泉眼里打旋,阳光一照,水珠溅在脸上比咱南山的泉水冰镇酸梅汤还爽。

旁边有济南小嫚用矿泉水瓶接泉水,说拿回家煮茶比咱重庆的老鹰茶还清甜,听得我直想把泉眼扛回洪崖洞当景观。

#济南#

印象二:大明湖的夜,静得像火锅汤歇了火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夜游大明湖时正落细雨,画舫推开的水波比咱嘉陵江的轮渡温柔百倍。

船头的导游指着湖心岛:“看!那是铁公祠,比你们重庆的张飞庙多了份水韵。”雨丝打在湖面上,惊起的涟漪像极了咱火锅汤上飘的油花,却没半分热气,倒凉得人想裹紧外套。

最绝是看见超然楼亮灯的瞬间,金黄的光把飞檐映得像撒了把花椒面,

可周遭的 quiet(安静)让我这重庆崽儿直犯嘀咕——咱洪崖洞的夜是热辣辣的闹,这儿的夜却像火锅吃罢歇了火,只剩汤里的藕块默默甜着。

印象三:千佛山的佛,藏得比南山溶洞还深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跟着钢材老板爬千佛山,半山腰就撞见卧佛石刻,光脚丫子比咱大足石刻的菩萨还大一圈。

挑山工扛着香火擦肩而过:“往上走!万佛洞能看遍天下佛!”钻进溶洞般的洞窟,

突然发现石壁上的小佛龛比咱磁器口的麻花铺子还密集,最神是洞顶的穹顶浮雕,光线下像极了咱火锅里翻滚的牛肚纹理。

山顶的兴国禅寺飘来钟声,撞得我想起老家老君洞的香火,可这儿的香灰是干的,不像咱重庆的香灰总沾着湿气。

寺里的师傅递来碗泉水泡的茶,喝下去竟尝出点咱老荫茶的回甘,却多了份泰山石的厚重。

印象四:芙蓉街的把子肉,香得比火锅底料还霸道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作为吃麻辣牛油长大的主儿,

站在芙蓉街排档前直犯愣——黑陶瓦罐堆成墙,空气里飘着酱油焖肉的甜香,比咱火锅底料的辣更勾魂。

戴白帽的师傅掀开蒸笼:“尝尝!咱济南的把子肉,比你们重庆的红烧肉多捆了道麻绳!”

筷子戳破肥瘦相间的肉皮,那股子酱香直冲鼻腔,比我妈卤的蹄髈还浓。

旁边桌的大爷看我啃肉啃得猛,

笑着教我配甜沫吃:“要像我们这样,肉蘸点辣油,再呼噜一口沫子,才是济南的早饭魂!”

半夜在曲水亭街吃油旋,螺旋纹的酥皮咬下去簌簌掉渣,竟吃出咱重庆麻饼的脆,却裹着葱花的咸香。

印象五:超然楼的光,亮得像火锅蘸料的油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去大明湖拍超然楼亮灯,撞见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大爷。

“小伙子站这儿!”济南老表把我往最佳机位推,“等会儿楼要穿金甲!”

果然七点整,整座楼突然被金光照亮,飞檐翘角像撒了把花椒面,比咱洪崖洞的LED灯更晃眼——咱重庆的夜是霓虹拼出来的热闹,

这儿的夜却拿千年楼阁当灯盏,亮得人想摸把墙砖问历史。

亮灯仪式结束后,有姑娘在湖边弹琵琶,《茉莉花》的调子飘过来,

比咱川剧的高腔软和多了,却在尾音里藏着点泉水的清冽,听得我这暴脾气都想蹲湖边发会儿呆。

印象六:曲水亭的茶,泡的是光阴的慢板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被钢材厂小妹拽去曲水亭街,

踩在青石板上差点滑倒——咱重庆的石板路沾着火锅油,这儿的却被泉水泡得发亮。街边茶摊的老板用泉水煮茶,铜壶“咕嘟”声比咱嘉陵江的汽笛温柔太多,茶碗边飘着片荷叶,喝下去竟像咱重庆的苦荞茶掺了花蜜。

最妙是看大爷们在水边下象棋,

棋子落盘的“笃笃”声,跟咱老茶馆的麻将声神似,可他们一杯茶能喝俩钟头,不像咱重庆人下棋得配着花生毛豆猛搓。

忽然觉得咱重庆的“快”是爬坡上坎的热辣,这儿的“慢”却是把光阴泡在泉水里,慢得能看见茶梗在杯底转圈。

印象七:山东快书的铜板,打得比火锅漏勺还响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最后一夜在北洋大戏院闲逛,后台飘来“当哩个当”的铜板声。

穿对襟褂子的老先生甩着板儿唱《武松打虎》,嗓门亮得比咱川剧的帮腔还冲,惊得我手里的油旋掉了块。

拉京胡的师傅冲我乐:“这是咱山东的快书,比你们重庆的散打评书更脆生!”

散场后在后台看见卸妆的演员,有卖茶汤的大叔,

有学校的老师,脸上的油彩混着汗珠,笑得比趵突泉的水花还欢——原来这齐鲁的豪气,都藏在这些会打板的寻常人嗓子里,一开口就是千年的爽快。

我是重庆人,去了趟山东济南,忍不住想讲讲,济南给我的7个印象

回重庆的高铁掠过黄河,窗外的平原像极了咱火锅里铺的午餐肉。

济南这地方,泉水灵得像水墨画,烟火气又浓得像老酱油,新楼古巷搅在一块儿,咕嘟咕嘟煮着齐鲁的故事。

听说现在年轻人都去宽厚里打卡,

要我说啊,不如起早去黑虎泉接壶水,

晌午到草包包子铺咬口肉馅,

夜里再去大明湖听场雨,保准把重庆人的魂儿勾留在泉水的叮咚里!

同乡要是去,记得尝尝老济南的把子肉,切记要配碗甜沫蹲在马路牙子上吃,

坐着吃可尝不出那份济南的实在劲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