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已经过去4天,据台媒报道,截至今天(27日)上午9时,灾害已经造成15人死亡、7人失联、78人受伤。

老人遗体被发现,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双手高举”
从23日坝顶溃堤到现在,搜救行动仍持续进行。但黄金搜救时间72小时已过,失联人员的搜救希望越来越渺茫,而相关的新闻报道更是让人揪心。
失联多日的84岁刘姓老人,终于在光复市场摊位内被寻获,其遗体被发现时呈现“双手高举、抓握状”,生命定格在死前奋力挣扎的一刻,邻居心痛回忆,刘阿嬷第一时间将家中的狗狗赶上楼,自己折返一楼抢救财物时不幸遭泥流袭击。
一名100岁卢姓老人,因来不及避难不幸罹难。他的曾孙悲痛表示,通过花莲老家的监控目睹曾祖父最后的身影,短短几秒内洪水就冲破门与玻璃,曾祖父一度伸手想抓住椅子,但最终仍被大水吞噬。
一名76岁的老人,事发当天跟邻居去勘灾,却遭大水冲走,遗体因泡水多天严重肿胀,她的小儿子26日赶到现场认尸,悲痛落泪,“泡水四天了,认不出来”。
年近七十岁的杨姓老人,大水来的时候幸运逃过一劫,但事后清淤泥,全靠她自己一个人拿着铲子慢慢挖,挖了两天都不见成效,她的脚因为长期泡在泥水里,早已红肿,一只脚发炎疼痛,只好一只脚穿布鞋,另一只脚穿雨鞋。

洪水无情,这几天台湾社会也动员起来,各地捐款捐物,很多人敢到灾区帮忙。有网友看见,火车站满满都是前往花莲救灾的人潮,大家穿着雨鞋、拿着工具,有人直呼“大家快来吧!还是很缺人”。

赖清德的“谜之操作”,看傻所有人
就在所有人都盼望台当局能替广大无助的灾民做一些实事时,等来的却是冰冷的态度和拿灾难当筹码的政治算计。
距灾区光复乡14公里下游的凤林镇一处牧场,上百头牛在短短不到1分钟就卷入洪流,损失约1600万新台币(约374万人民币),当地民进党官员竟表示“没有看到尸体不算损失”,让农场主欲哭无泪。
120头牛被冲进太平洋?民进党官员刷新三观:“没见到尸体就不算损失!”网友:台湾花莲洪灾天灾变人祸
面对如此严重灾情,台内政部门负责人刘世芳竞说出“顶多家门口淹水就算了”的言论。民进党立法机构的群聊中,更是有人竟想要趁此天灾攻击政敌,要求台行政机构释出花莲县政府疏散不力的“杀伤力消息”。国民党籍民代罗智强痛批民进党在灾难当下只顾政治操作、无视救灾,简直是“衣冠禽兽”。
在这个危急时刻,赖清德却上演了一幕幕“政治秀”。赖清德25日前往花莲现场查看灾害情况及灾后处置情况,全程“嬉皮笑脸”,引时事评论员郭正亮痛斥,“我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全部的人只有他在笑”。

在慰问一名打扫家园的妇人时,赖清德问“怎会只有一个人打扫”,妇人无奈表示小孩都在外面工作,老公身体不好,赖清德听完则重复一遍“老公身体不好”后,又再接一句“好像每一家的老公身体都不好”。网友痛批“勘灾不会说话就请闭嘴”。
在看见一名受灾男童时,赖清德还问对方“为什么脸黑黑的”,再次点燃舆论,遭岛内网友怒斥其“明知故问”、“假惺惺”。

不仅如此,赖清德还微笑与现场清淤的救灾人员打气、击掌。有台媒观察到,当他伸出手与救灾人员“Give me five”后,有一位阿兵哥却突然低头擦手,网友留言表示“连救援人员都嫌弃他”,也有网友认为他的举动不合时宜,“大家都忙着救灾,谁有空跟你击掌,有那个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救人救灾”、“在走秀?还Give me five?什么时候了?还在拉拉队?”、“比起击掌,更想赏你巴掌”、“我不太理解在这样的场合击掌是什么意思?这么严肃的地方应该要认真思考该如何帮助灾民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山上的堰塞湖危机还没有解除”。
“溃堤”改成“溢流”,民进党当局是懂怎么“减灾”的
民进党当局更是玩起了文字游戏来“减弱”灾情。台农业部门通知媒体,避免使用“第三波溃堤”字样,改用“溢流”。台媒中时新闻网时评表示:“显然,这是为了减轻责任、再配合绿营与侧翼,全力围剿花莲县政府撤离不力。这种政治操弄毫无人性,因灾情现场尽是急流倾泻、坝体被掏蚀及房舍被淹没,无论叫什么名称,最痛苦的是失去亲人与财产的灾民,当局竟还在雕琢文字游戏,对罹难者家属来说,无异于二次伤害。”

确实,“溢流”一词过于轻描淡写,现场影像与灾民经历都证明坝体崩落、水墙倾泻,大家感受的是真真正正的“溃坝”。
目前,堰塞湖坝顶高度已降至86米(溃堤后已下切114米),湖区面积15.5公顷,蓄水量700万吨,为原来量体的7.7%,虽然水量大幅度减少,但湖水仍持续透过溃堤口冲刷坝体,周围地质仍不稳定,台林业部门26日晚间在表示,最新直升机拍摄画面显示,大雨造成堰塞湖的水量满溢,大水快速向下冲刷带走土石泥砂后,现场形成一个V形水道,现在这个V形缺口仍持续下切。
台林业部门指出,大水冲刷导致大量土石泥砂被带走,砂石量减少了40%左右,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无路可走的河水很可能因此从堤防缺口流出,造成局部区域淹水。
堰塞湖无解?这时候有人想起汶川大地震时的堰塞湖
要想彻底解决堰塞湖,一个字,难!台科学技术委员会“韧性台湾项目计划”办公室召集人、水土保持教授陈树群表示,当初没有“炸掉”或是“开挖”是因为两个方法都是不可行的。不炸是“生态考虑”,不挖是因为堰塞湖位在深山,没有路可走,唯一移动土石的方法就是使用直升机吊挂,但台湾目前没有任何直升机可以吊挂数十吨重的挖土机。所以,目前最佳解就是“监测每一个动作,做好逃跑准备”。
而台中时新闻网拿出了汶川大地震时,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理做法。报道引述脸书博主的评论称,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高达2.5亿立方米,威胁下游数百万人。唐家山堰塞湖当初历经艰难,动员大批人力才让水流顺利下泄,获得全球关注并被赞为范例。
报道指出,当时当地启动史无前例的“世纪大抢险”,动员数千名武警官兵,调来推土机、挖掘机等重型机具,甚至出动俄罗斯租借的米-26、米-17直升机空投设备,昼夜赶工开挖导流渠。
可以看出,台湾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除了设备、人员都不齐全这样的客观条件之外,人心不齐才是最大病症。民进党在一边推责、一边作秀,赖清德的那个“Give me five”,就像一个结结实实的巴掌,重重打在台湾民众的心上。现在,虽然不知道哪一场大雨,又让坝体“溢流”,但民众“溢流”的失望,早晚要如洪水一般,淹没执政者用傲慢和谎言筑起的高墙。
作者丨刘莹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王思婳
审校丨吴蔚
监制丨池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