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6岁的高圆圆问张亚东:“你已经离婚5年了,何时娶我?我想给你生孩子。”可张亚东却说:“你想结婚,可我未必想娶。”
主要信源:(中国经济网——高圆圆拒答张亚东绯闻一事 称精力不够不结婚)
北京东城区的一间录音棚里,54岁的张亚东正在调试电子合成器。
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控制台上,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轻轻划过,一段熟悉的旋律缓缓流淌。
这是他为王菲创作的《浮躁》中的片段,二十多年过去,音符依旧,人事已非。
张亚东的音乐之路始于山西一个小县城。
文工团的排练室里,他每天练习八小时手风琴,手指经常磨出血泡。
那时他刚结婚不久,妻子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孩子刚满周岁。
但对音乐的执着让他最终选择北上,离开时只带了一把吉他和简单的行囊。
初到北京的日子充满艰辛。
他住在西单附近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让他的风湿病时常发作。
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续三天只吃馒头充饥。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创作出了第一批作品,其中就包括后来让窦唯赏识的《雨夜》。
通过窦唯,张亚东认识了窦颖。
第一次见面是在黑豹乐队的排练室,窦颖穿着白色连衣裙,安静地坐在角落听他们排练。
张亚东记得那天她扎着马尾,笑起来眼睛像月牙。
两人相恋后经常在录音棚待到深夜,窦颖总会给他带自己煲的汤。
1996年为王菲录制《浮躁》时,张亚东在录音棚连续工作了36小时。
王菲对他的严格要求从未抱怨,反而说"只有亚东最懂我要的声音"。
这张专辑让王菲获得金曲奖,也让张亚东在音乐圈声名鹊起。
然而事业的成功却让他的婚姻亮起红灯。
1998年拍摄《只爱陌生人》MV时,高圆圆来探班。
那天她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站在监视器旁看张亚东工作。
收工后,张亚东送她回家,两人在长安街上走了很久。
这段感情最终导致他与窦颖离婚。
与高圆圆相恋的五年里,张亚东过着双城生活。
白天在录音棚制作音乐,晚上陪高圆圆参加各种活动。
高圆圆曾多次暗示想结婚,甚至在上海买好了婚房。
但张亚东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
2005年分手那天,高圆圆做了一桌菜,平静地说:
"我知道你心里装着音乐,装不下一个家。"
张亚东没有辩解,只是默默收拾行李。
他记得离开时,高圆圆站在阳台上,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之后与瞿颖的十一年,是张亚东最稳定的一段感情。
瞿颖不干涉他的工作,还会帮他打理工作室。
她烧得一手好菜,经常邀请圈内朋友来家里聚餐。
但张亚东始终没有给她婚姻的承诺,最终两人在2016年和平分手。
如今张亚东的生活简单了许多。
他在通州买了套公寓,每天骑电动车去工作室。
儿子偶尔会来看他,爷俩最喜欢去楼下的面馆吃刀削面。
面馆老板不知道他是谁,总是热情地招呼:
"张老师,今天还是老规矩?"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他与众多歌手的合影,最显眼的是与王菲的合照。
照片上的他还很年轻,穿着格子衬衫,笑得很开心。
有时深夜工作累了,他会看着照片发呆,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
最近他在帮一个新人制作专辑,对方总说他的音乐理念过时了。
张亚东不争辩,只是默默调整编曲。
他说音乐就像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就像他选择了一生与音乐为伴,虽然孤独,但很自在。
偶尔有老友来访,他们会喝点酒,聊聊往事。
但张亚东很少谈感情,更多是说音乐。
他说每个音符都有生命,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
重要的是曾经真诚地活过,爱过,创作过。
窗外北京城的灯火依旧璀璨,录音棚里的旋律还在继续。
张亚东推了推眼镜,继续调试音轨。
这个陪伴了他大半生的音乐世界,或许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