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大利亚殖民地从刑罚性质向商业性质的转变与殖民地初期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早期澳大利亚流犯殖民地的性质符合军事管理的需要,但是流放地的社会组织并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军事官僚对罪犯人口进行强制垄断的基础之上的,它还适应经济生存和再生产的需要。

早期的土地思赐制度和罪犯指派制度,导致殖民地出现了早期的小商品生产者,通过市场关系的作用这些小商品生产者的存在促成了大地主资本主义农民的成长。

伴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绅士定居者””的到来,出现了进一步的社会分化,更准确地说是牧民和农民之间的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出现促使畜牧业成为殖民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由此,澳大利亚殖民地的民族经济也开始形成。

约翰·麦克阿瑟与畜牧业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澳大利亚经济生产活动主要是满足各殖民地内部的自给自足。殖民地最大的经济来源是海豹和捕鲸业,1817 年,扣除英国的财政拨款外,新南威尔士还有7万英镑的外贸收入,其中羊毛贸易收入约占23%,渔业和檀香木贸易的收入约占 77%。

“随着自由移民的增加,澳洲的农业不仅满足自已的需要,许多殖民区都已经有了粮仓。然而,谋利意识明确的英国殖民者并不满足殖民地的现状,他们处心积虑地探求新的生财之道。

1821 年,新南威尔士的范迪门第一次向英国出口了近 20 万磅的羊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由此,澳洲的渔业和檀香木贸易日渐衰落,牧羊业开始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司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与约翰·麦克阿瑟密不可分。

1790 年他作为新南威尔士军团中的重要一员,跟随第二舰队来到澳大利亚。约翰·麦克阿瑟来到殖民地之后,敏锐地发现殖民地为精明能干的人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作为朗姆酒贸易的主要成员之一,约翰·麦克阿瑟从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当殖民地的其它人悠闲地享受生活或者狂饮烂醉的时候,他却深入考察分析澳大利亚未来的发展前景。

他认为澳大利亚孤悬于南半球,与世界上其它文明之间的距离又非常遥远,成功发展的希望是渺茫的,如果澳大利亚能生产一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少、需求量很大、适合长距离海运的商品,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他结合澳大利亚殖民地特有的状况把这种物品定位为羊毛。

于是,约翰·麦克阿瑟等人开始进行多种提高羊毛质量的实验。18 世纪末期他把一些优良的西班牙美利奴绵羊与从英国克佑皇家牧场引进的另外一些品种的羊,进行杂交,结果非常理想。

1801 年,他开始进口西班牙美利奴羊,并把他饲养的绵羊所产羊毛样品在伦敦展览。样品引起了伦敦商人的兴趣,也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1805 年约翰·麦克阿瑟从英国返回殖民地,并被授子 5.000 英亩上地,他在此基础上从事养羊业。

在他的带动和启发下,澳大利亚的牧业公司和牧场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的羊群浩浩荡荡地向广阔内地发起进军。

例如,1810 年新南威尔士的牧羊数量有 25,888 只,1821 年新南威尔士的牧羊数量是 119777 只,1834 年突破 1000000 只,到 1851 年已经增加到 7396.895 只。“澳大利亚出现了“牧羊业大潮”的壮观景象,澳大利亚风光地“骑在羊背上了。

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形成

澳大利亚殖民地牧羊业的发展是受工业革命影响的英国移民不甘平庸追求财富,将英国的工业精神移植并运用于澳大利亚的具体表现。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殖民地牧羊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使这一地区季节温差比较小,四季如春,特别适合放牧。

澳洲年均降水量为 410 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约有 170 多万平方公里,据世界首位,为畜牧饮水提供了保障。19 世纪 20-40 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值高潮,大机器生产对原材料消耗速度之快以及加工成品数量之大,英国的羊毛生产者无法满足棉纺织业对优质羊毛无休止的需求。

此外,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持续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扰乱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导致市场上羊毛短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约翰·麦克阿瑟生产的优质羊毛在英国市场上广泛流通,受到英国毛纺厂的青睐和欢迎,羊毛逐渐成为殖民地主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导致殖民地对土地和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殖民地人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土地思赐制度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束缚。据估计,1830年澳大利亚分配出去的土地有近 55 万英亩,其中只有 10%的土地有所收获,另外 90%的土地基本上没有什么产出。

另外,羊毛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澳洲内部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但是这又受到澳大利亚传统经济体制中统购统销制的制约。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迫使殖民地人民采取措施维护他们的利益。

“政府要限制,绵羊要自由”,这一时期就算英国政府动员所有的军队,让成千上万名士兵组成驱赶牧羊人的团体,也无法把牧羊人赶回原地。在这种情况下,韦克菲尔德“系统殖民理论”引起英国政府的关注。英国政府采纳韦克菲尔德的系统殖民理论,在殖民地进行土地改革。

1831 年 8月1日,殖民部颁布了《里彭条例》 (Ripon Regulations)。“英国政府认识到殖民地的自给自足需要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是由内部一致的劳动分工形成的。

出售土地将促进这种劳动分工的形成,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定价来保证有工资的劳动力的来源,从而防止劳动者过早地成为土地所有者,进一步集中解决殖民地所存在的问题。

出售土地所带来的后果是,收入将为工人阶级移民提供资金,缓解了帝国政府的开支问题,同时,移民的目的是吸引中产阶级的流亡者,特别是那些在英国经历社会衰退的农民。”经过这次改革,殖民地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结构,紧接着便是进一步消除贫民和罪犯。

这样,澳大利亚殖民地将成为一个农业外围地区,以补充大都市的需求。由此殖民地可实现按照英国的政治模式演变为自治社会的愿望。

1831 年的土地改革对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澳大利亚农牧业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大发展。比如,1811 年新南威尔士出口羊毛 167 磅,1815 年出口羊毛 32917 磅,短短四年的时间羊毛出口量增加近 200倍。

1820-1829 年,新南威尔士出口羊毛约 410 万磅,1830-1839 年出口羊毛约3262 万,价值约 234 万英镑,1840 1849 年出口羊毛约 16230 万磅,价值约 879万英镑。“以上数据表明新南威尔士羊毛的出口量逐年剧增,羊毛给澳大利亚殖民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经济逐渐形成。

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开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1817 年澳大利亚第一家银行一新南威尔士银行开始正常营业,此后的 30 多年里澳大利亚成立的银行有 30 多家,初具规模的银行系统网络基本建立起来,有利地推动了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835 年以后,羊毛贸易利润的逐渐飙升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英国政府和资产阶级开始意识到澳大利亚不仅仅是一个流放犯人的殖民地,随着牧羊业的发展他可能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原料、进行投资和销售工业品的场所。

英国新闻界开始把新南威尔士作为有钱人移植的地方。另外,澳大利亚殖民地牧羊业的发展增强了牧场主的经济实力,他们开始要求殖民地进行政治改革,实现对殖民地上地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推动了澳大利亚自治运动的发

19 世纪上半期,在英国政府和殖民地的共同努力下,澳大利亚实现了殖民地天然资源和罪犯的有利结合,促进了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形成。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形成过程中,强制性的劳动指派制被雇佣劳动所代替,统购统销制让位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始参与澳大利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虽然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协调,甚至存在着对英国的严重依赖,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英国对其经济发展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加快了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形成和发展进程。澳大利亚民族经济从形成到发展都伴随着澳大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发展的独立精神,对澳大利亚来说自主的财富是专制政府的死敌,以经济发展为依托,澳大利亚人民也加快了追求自由独立的步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