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有10位开国大将,而在1955年评衔时,大将是仅次于元帅的高级军衔。不过在10位大将里面,有一个人的地位和评价十分出众,甚至堪比元帅,此人就是粟司令。为什么他的情况如此特别呢?

首先是因为战功因素,超出了大将的层级。粟司令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尤其令人震惊,他虽然只担任第三野战军(华野)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但是三野野司有主席的明确分工,粟总拥有野战军的实际指挥权。其他的几大野战军,包括华北军区在内,都是由后来的开国元帅出任军事主官,唯有三野特殊,由粟司令代陈老总担负军事职责,并且他的战绩也超出了大部分后来的开国元帅。

解放战争当中难度最大、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决战淮海战役,主体部分就是由粟司令负责指挥的。他享有国际声誉,得到过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称赞,主席也认可这一点,在六十年代接见对方时称赞粟司令是我军最会打仗的指战员。这种声望和评价自然是元帅级别的,其他九位大将不曾有过这种待遇。四野的林帅不会轻易夸赞别人,但对于战绩奇佳的粟司令却非常欣赏,多次赞扬过他的战术水平和战术思路,要求部下学习粟总的战例。

第二点是现实因素。因为在1955年评衔之前,粟司令曾经被作为元帅的候选人进行过讨论。主席当时的卫士长李银桥,日常工作接近中央领导高层,多次讨论时他都在现场负责照料,因此对于中央首长的意见有着比较客观的记录。在众多高级指挥员中,主席是十分推崇粟司令的,希望能够评他为元帅,在会上也表示了这个想法。但是牵扯到各个野战军的平衡以及名额问题问题,加上粟总本人的谦让态度,最终中央把他列为大将之首。其他9位大将当然不牵扯到这种讨论,他们距离元帅的资格有一定距离,只有粟总非常接近。

第三点则是建国前后的职务级别。粟司令没有参加过中央红军长征,早期的资历和职务并不十分突出,但到了解放战争时赶了上来。解放战争后期粟总是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员,当时陈老总已经调到中野办公,不负责华野的具体事务。而且到了49年解放上海之后,陈老总就基本脱离军队了,三野的真正当家人就是粟司令。和建国后让元帅的经历相似,在1948年他也没有接受华野(三野)的司令员职务,因此在军队上下口碑特别高,被中央首长称赞“具有高风亮节”。

不管有没有这个“代”字,都是野战军的实际统帅。粟总当时的职务甚至比后来评上元帅的徐帅还要高,当时徐帅只是华北军区的副司令。而在建国之后,粟总在1954年就成为三军总长,也是主席本人提名的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在建国后位居我军总部八大部之首,地位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部长,而其他各部当时多数是由元帅担任一把手。在粟总之前,总参谋长或代总参谋长职务也是由徐帅、聂帅担任,没有出现过大将。由此可见,粟总的地位有多高,从职务角度来看也十分接近后来的元帅级别,是超越大将的存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