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我军俘获一个国民党兵,后来他发奋图强成为了我军上将
解放战争中,大量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起义投诚。出于统战需要这些人后来在新中国的地位普遍不低,有的甚至获得上将军衔,比如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等人;而程潜、傅作义等大佬更是当上了副国级领导人,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但起义是起义,俘虏是俘虏:起义代表着积极的态度和贡
四大野战军兵力之谜:东野扩军吓坏蒋介石,黄维兵团养肥了中野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四大野战军在全国各大战区尽显其能,战绩辉煌,实力也是不断壮大。我军一向以“以战养战”为宗旨,很多人都认为各大野战军只要打一次大仗,规模便会扩大一次。但事实不是这样,我军在发展军队兵力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四大野战军中,既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座次却仅排在第三?
人民军队作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起大规模战役时,若有两个以上战略方面军协同作战,为指挥好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往往会临时组成一个领导机构,被称为战役“总前委”。像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时,都有总前委这样的机构设置。平津战役期间,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统帅
华北解放军打太原,用了半年时间,若换成东北野战军会打多久?
山西省会太原,堪称解放战争时期最难攻克的一座城市。华北解放军攻打太原,前后耗时6个月有余,所用时间远远多于我军攻打其他大城市,伤亡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000多人。有朋友认为华北解放军攻坚实力有限,如果换成当时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东北野战军来打太原,用不了这么长时
“狗皮帽子”不过是御寒之物,却能令蒋军官兵闻之色变!啥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样东西根本算不得武器,只是官兵日常佩戴的御寒之物,却能够令蒋军官兵闻之色变,不战心怯。这个神奇的物件便是“狗皮帽子”了。为什么区区一顶帽子,就能起到如此强的心理震慑效果呢?狗皮帽子在东北十分常见,由于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不管是军队还是
48年三大战役大获全胜!但国军真正崩溃的时间,其实在前一年
1948年是国共两军军力发生彻底逆转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在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我军在全国部队总兵力突破300万人,数量上超越了国民党军,从此国军便一败到底。但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真正崩溃的年份,却并非连遭军事失败的1948年,而是之前一年。1947
解放战争中,令东野“没面子”的陈明仁71军,后来结局如何?
东北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最强悍的一支战区级部队,兵力和装备水平均超出各兄弟野战军一筹。这样一支规模超百万的大军,与国民党部队交锋时胜多负少。但是1947年的第三次四平攻防战(四平街战役)却一直令野司耿耿于怀甚至“没面子”,是一次罕见的失败战例。以71军为主体
55年授衔,纵队司令员被授予中将,下属却当了上将,怎么回事?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纵队”这一编制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军级、整编师一级,纵队司令就等于军长。尤其是四大野战军中的东野,整体实力最强,一个纵队往往达到五六万人规模,和敌人一个兵团的实力差不多,纵队司令的职务还是很高的。1955年评衔时,解放战争中的军级指挥员多为中
48年东野百万大军入关前,为何要先派出10万人的程子华兵团?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距离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近50万主力,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明显,平津战役能够打响并最终解放华北主要区域,跟东北野战军入关参战有着直接的关联。东野12个主力纵队及随军民夫,近百万人进军华北战场,其实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最早派
东野歼灭卫立煌集团47万人,战后清点:只缴获不到20万支枪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反攻阶段的第一场战略决战,国民党军在关外部署了2年多的50余万精锐部队,有47.2万人被东北野战军一举歼灭,国军东北战局接近全军覆没。不过在战役结束后的一个细节令人有些疑惑:为什么我军歼敌47万,缴获的枪械却不到20万支呢?这个比例似乎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