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文|单挑社

2025年9月30日,OpenAI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发布了全新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步推出独立APP"Sora"。sora2 我弄到了邀请码,用了一下,真的是恐怖如斯!截至10月9日,这个APP还占据着美国App Store免费榜的榜首位置。这事儿在科技圈和内容创作圈掀起了巨浪,但很多普通人可能还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波操作背后藏着OpenAI什么野心,又会给哪些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先说说这次发布会到底发生了什么。OpenAI这次不光是升级了模型,更关键的是推出了独立APP。在X平台上,已经有用户用Sora 2伪造逼真的监控录像,恶搞OpenAI的CEO山姆·奥尔特曼偷GPU,还有人生成了已故物理学家霍金坐着轮椅出现在高速公路、极限滑板和拳击赛场的视频。这些视频的逼真程度已经到了让人真假难辨的地步。

跟2024年2月发布的初代模型相比,Sora 2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拟真。以前的视频生成模型都在追求影视级的精度,画面要多精美有多精美。但Sora 2不一样,它可以模拟手机、DV录像等不同设备的画质,生成的视频更像是互联网上到处都是的用户自创内容。换句话说,它生成的视频不是那种一看就是AI做的,而是看起来就像你拿手机随手拍的。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OpenAI毫不谦虚地把Sora 2称为视频生成领域的GPT-3.5时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模型能实现此前视频生成模型很难做到的复杂动作,而且更好地遵循物理定律。比如说,以前的AI生成视频里,人物走路可能会飘,手指可能会变形,物体运动可能违反物理规律。现在Sora 2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生成的视频里人物动作自然,物理规律合理。此外,Sora 2还能像谷歌的Veo 3一样,同步为视频配置合理的声音和音效。

更关键的是,OpenAI为Sora推出了独立APP,用户可以用它自主创作内容并分享给亲友。OpenAI还为这个APP研发了一套新的推荐算法,优先显示用户最有可能用作自己创作灵感的视频。这个APP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iOS端推出,采用用户邀请制模式拉新,计划快速扩展到其他国家,早期允许用户免费使用。

OpenAI的野心到底是什么呢?

说白了,他们想做的不只是一个视频生成工具,而是一个内容创作和分发的生态系统。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从奥尔特曼10月4日发布的博客文章来看,他对Sora的商业模式有非常清晰的思考。他提到Sora会很快做出两项改变,一个是解决版权问题,另一个是找到视频生成内容的商业化路径。

版权问题是目前AI视频生成模型面临的最大麻烦之一。Midjourney、MiniMax这些公司因为训练中使用大量版权内容连遭诉讼,搞得焦头烂额。奥尔特曼的思路是让版权持有者能够控制是否可以生成与其角色相关的内容。他还特别提到,很多版权持有者对基于版权内容的衍生性互动内容很感兴趣,认为这类内容会放大IP本身的价值。

举个例子,今年3月GPT-4o更新文生图功能后,大量用户跟风创作类似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电影风格的图片,奥尔特曼在X上的头像至今还是这种风格转换的照片。网上甚至流传过AI生成的吉卜力工作室对此事的回应。奥尔特曼在博文中特别表达了他的惊讶,说被用户与日本内容之间的深厚联系所震撼。这其实就是在暗示,如果能跟版权方合作,让用户合法地创作这些衍生内容,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给版权方带来收益,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商业化路径方面,奥尔特曼的初步想法是向用户收取生成视频的费用,与版权持有者、形象原型分成。10月8日,他在播客节目里进一步表达了对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消除AI视频水印产品的反感。他还提到,AI生成高质量视频对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非常重要,他不希望未来的内容交互局限于文本,应该有产品支撑用户不断生成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奥尔特曼还说,ChatGPT以订阅付费为主的商业模式很成熟,但Sora的情况不同。如果用户使用Sora是为了观看内容,采用广告变现就更合适;但如果用户是为了生成后分享,那就要采用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至于Sora到底是内容平台还是工具,或许要到明年一季度末才能初见端倪。他说毫无疑问,按生成次数收费这种模式是合理的,也值得尝试。

从这些表态来看,OpenAI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想做的是一个集内容生成、内容分发、内容消费于一体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生成视频,分享视频,观看视频,而OpenAI从中抽成。这个模式如果跑通了,OpenAI就不只是一个AI技术公司,而是一个内容平台巨头。

那这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巨变呢?

影响可太大了。

首先是内容创作行业。以前做视频需要专业的拍摄设备、剪辑软件、特效制作,成本高昂,周期漫长。现在有了Sora 2,只要会打字,就能生成高质量的视频。这意味着内容创作的门槛被极大降低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会呈现爆炸式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对专业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作内容,挑战是竞争会更激烈。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AI制作

然后是影视行业。传统的影视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拍摄周期长,成本高。现在有了AI视频生成工具,很多场景可以直接生成,不需要实地拍摄,特效制作也可以大幅简化。这会让影视制作的成本大幅下降,制作周期大幅缩短。但同时,传统的影视从业者,比如摄影师、灯光师、特效师,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再说广告行业。以前做一支广告需要找导演、摄影师、演员,拍摄、剪辑、后期,流程复杂,成本高昂。现在有了Sora 2,品牌方可以直接生成广告视频,成本可能只有传统广告的零头。这会让广告行业的格局发生巨变,小品牌也能负担得起高质量的视频广告了。

还有游戏行业。游戏开发需要大量的美术资源,角色建模、场景设计、动画制作,都需要专业团队。现在有了AI视频生成工具,很多美术资源可以直接生成,开发效率会大幅提升。尤其是对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利好。

电商行业也会受到影响。现在很多电商平台的商品展示还是以图片为主,视频虽然效果更好,但制作成本高。有了Sora 2,商家可以轻松生成商品展示视频,提升转化率。

那这是否会引发算力端需求的暴涨呢?答案是肯定的。

视频生成对算力的需求远远超过文本生成和图像生成。生成一段几秒钟的高清视频,需要的计算量是生成一张图片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随着Sora 2的普及,用户生成视频的数量会呈现爆炸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也会跟着暴涨。

这对GPU制造商来说是个巨大的利好。英伟达作为GPU市场的老大,会是最大的受益者。AMD、英特尔这些厂商也会分一杯羹。此外,云计算服务商,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也会因为算力需求的增长而受益。

数据中心建设也会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更多的算力需求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更多的服务器,更多的电力供应。这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芯片制造到服务器组装,从数据中心建设到电力供应,都会受益。

哪些产业收益最大呢?

除了刚才提到的GPU制造商、云计算服务商,还有几个行业值得关注。

OpenAI的终极野心是什么

AI制作

一个是AI芯片行业。除了英伟达、AMD这些传统玩家,还有很多AI芯片初创公司,比如Cerebras、Graphcore、SambaNova,他们专门为AI训练和推理设计芯片,性能和能效比都比通用GPU更好。随着算力需求的暴涨,这些公司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另一个是内容分发平台。Sora 2生成的内容需要平台来分发,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视频网站都会受益。抖音、快手、YouTube、Instagram这些平台会看到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暴增,平台流量和用户活跃度都会提升。

还有一个是版权管理和内容审核行业。随着AI生成内容的爆炸式增长,版权问题和内容审核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版权管理公司、内容审核公司会迎来新的机会。

那普通人要如何抓住这波机会呢?我给你几个建议。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赶紧学会使用Sora这类工具,提升你的创作效率和内容质量。早期用户往往能享受到平台的流量红利,现在入场还不算晚。

如果你在影视、广告、游戏这些行业工作,要尽快适应AI工具带来的变化。学会使用AI工具来辅助你的工作,而不是被AI取代。未来的岗位需求会从纯执行转向创意和管理,你得往这个方向转型。

如果你有创业想法,可以考虑围绕AI视频生成做一些创新应用。比如针对特定行业的视频生成工具,比如版权管理和内容审核服务,比如基于AI生成内容的新型社交平台。

如果你是投资者,可以关注GPU制造商、AI芯片公司、云计算服务商、内容分发平台这些领域。随着算力需求的暴涨,这些公司的业绩会有不错的表现。

说到底,Sora 2和它背后的独立APP,不只是一个技术升级,而是OpenAI向内容平台巨头转型的关键一步。它会重塑内容创作和分发生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这波机会来得又快又猛,能不能抓住,就看你的反应速度和学习能力了。历史总是奖励那些敢于拥抱变化的人,这次也不会例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