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CIA色诱计划在香港:谁被勾住,谁就说出秘密
769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冷战时,有一句情报圈黑话:“你用子弹解决不了的人,可能一杯酒就能搞定。”而CIA信这句话,信得非常彻底。于是,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情报系统在香港秘密执行一项代号计划:“Honeypot Protocol – 东方诱捕”(蜂蜜陷阱计划·东亚分支)。目的很直接:用美女,换秘密。
在冷战高峰时期,香港是个特殊地带:一面临着中国大陆,一面通向英美体系。情报分子、商人、特工、叛逃者、记者混杂。更重要的是:这里比柏林更自由,也更混乱。CIA发现这里是“天然的谍战实验室”。于是,他们决定——不止监听、不止渗透,直接搞“感情攻击”。
根据2007年解密的美方内部文件(“SE/ASIA/DOM-OP-65”)披露:CIA在香港中环、尖沙咀、九龙湾等地,设立过至少4个秘密交际点,表面是:夜总会;高级酒吧;文化沙龙;“自由女性社交会”。内部结构则包括:隐藏式拍摄装置;双面镜房间;录音监控;紧急传输机(用于将录像送回马尼拉CIA站点)。他们称这些女性特工为:“Swallows(燕子)”。
目标不是普通人,而是:华裔商人,尤其涉及大陆进出口物资者;外交官(苏联/越南/南联盟为主);被策反的前中方人员(重要级别);某些与文宣相关的“文化人”
诱捕流程如下:在特定场所“偶遇”目标;通过暗语确认对方身份或兴趣;发展“关系”后将其引入指定房间;完成拍摄或灌酒引诱说话;若目标配合,继续利用;若拒绝,就威胁曝光,这是典型的:“要么脱衣,要么投降”。
该人频繁出入某夜总会,CIA通过女特工接近,引导其饮酒+谈论越战局势。一周内掌握其:派遣路线;协议内容;与中方的“非官方往来”内容;最终,这名武官被迫“合作”,向美方递交六份机密文书,换取“录像销毁”。档案备注评语只有一句话:“效率极高,目标反应快,操作无障碍。”
CIA档案写道:“目标为港媒高级编辑,常在文学沙龙出现,喜高粱、好言志怪。”女特工在第四次约会时将其带入“镜间”,隔天他主动联系美方官员说:“你们只要不让我在头版出现,什么都能谈。”这个人后来长期为美方提供“舆情报告”和“文宣建议”,并在多个文章中插入“特定段落”。
香港政府知情但不干涉,只提出一点:“别用我们的警察,别让我们出丑。”也就是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1980年代香港记者圈开始频频传出“谁谁谁照片被威胁”,风声太紧,项目才被逐步停用。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绝对不无情欲。CIA知道:一个拥抱可以换一份情报,一张床能撬动一份通敌名单。那些笑着走进房间的人,很多再也没走出自由世界。这不是电影剧情,这是写在档案里的现实:“我们不怕你不说话,我们怕你不动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