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可大可小。

有大格局的人,五湖四海皆朋友。

打开手机的人,都有微信朋友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朋友圈关闭,把不必合群当成自己的信条。

亚里士多德说过:“离群而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诚然,要打开人生局面,就得适度合群,学会正确的交友方式。

观察一番就知道,真正聪明的人,正在不动声色地打开朋友圈。

01

点赞,促友情。

唐朝的杜甫,去了长安城,参加科考,但是落榜了。

失落之中,他遇到了李白,还结交了贺知章等名人。

他写下《饮中八仙歌》,给喜欢喝酒的八位朋友,画了个像,点了个赞。

毫无悬念,杜甫的名气,因为朋友的抬举而变大。

为什么有的人,在朋友圈里,给人点赞都舍不得呢?因为他们关闭了朋友圈,或者认为“点赞之交”是没有用的。

其实,你常常给一个人点赞,对方一定会记住你,并且对你有好感。尤其是在单位上,当你和某个同事关系不太好的时候,就每天都给对方点赞,要不了多久,彼此的关系就改善了。

从社交的角度看,你每一次点赞,都是给人“一面之缘”,对方因此会记住你。

古人说“久仰久仰”,可以打开话匣子;今天的人说“不错不错”,可以鼓励人积极向上。

02

随礼,还人情。

汪伦,是唐朝时的一个小县令,名气不大。

有一天,他闻讯李白就在附近,马上去邀请李白来做客,请李白看风景,好酒好菜招待。

临别时,李白赋诗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此,汪伦名气大涨。

不难发现,李白写诗,其实是换了汪伦的一个人情。以后各自奔东西,不知道能不能重逢,还是及时归还人情,比较妥当。

当你接受了朋友的好处之后,选择合适的机会和方式去还人情,一来二去,感情就深厚了,以后大家要办事,也能互相帮助。

人家给你点赞,也送礼物给你,你却觉得是理所当然,那么对方就会寒心。

打开朋友圈,不仅仅是看一看,还得随礼,给喜欢、帮助自己的人,一点点欣慰。

03

交谈,说心情。

不管是微信朋友圈,还是生活中的圈子,好好说话,是必备的素质。

一开口就抬杠,习惯性反驳别人,是情商很低的表现。

北宋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很多官员都因此瞧不起他,不想和他交谈。

宰相王安石站出来,给苏轼说话,劝说皇帝要珍惜人才。

过了一段时间,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反对,因此他也归隐到江陵,做了普通人。

苏轼去常州赴任,经过江陵,特意去拜访王安石。

两个人聊了好几天,还一起写了很多诗句。

王安石认为,苏轼这个人不错:“夫士之强学赡辞,必知要然后不违于道。择尔所闻,而守之以要,则将无施而不称矣,可不勉哉!”

王安石过世后,苏轼写了诰命文章:“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摹,想见风采。”

用文字对话,用酒杯对话,这样的互动,留下了千古传奇。

现如今,我们和朋友的交流方式更多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当你和朋友好好说话的时候,意味着彼此很坦诚,做事很信任,没有歪点子。心情表达了,人情留住了,这样的好事,需要多做。

04

生活,有热情。

看微信朋友圈,很多人设置了三天可见,也有人一年都没有发朋友圈了。给人点赞,已经变得不太可能了。

生活圈里,很多人对朋友爱理不理,压根不会关注朋友的生活状况。

打心眼里看,人是需要被关注的,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被人喜欢。

常常和朋友说:“某天,看到你在某地游玩;某天,看到你的孩子的成绩;某个傍晚,你和家人散步......”

这位朋友,听了你的话,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因为他有一种被关注的惊喜。从某种角度看,这就是对人的鼓励和认可。

你不会热情对别人,凭什么别人要热情地回应你,还帮助你?

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你有事了,就找人帮忙;没事的时候,就把人拉黑,也太功利心了。人家是不会接纳的。

05

阅读,察社情。

通过朋友转发的信息,你会看到很多社会乱象,也会发现很多智慧。

一个人的思维是狭隘的,但是一群人的思维是无限大的。

闲来无事,看看朋友们都在关注什么,都在什么行业里混。不知不觉你就洞察到了社会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方向。

当然,朋友圈里,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你要认真去甄别,别一概而论。

我们也相信,世上还是 好人多,阳光灿烂的地方多。

对于一些社会乱象,你还可以和朋友交流,增加聊天的话题。

别人关心的,你也关心,这是无形中的共鸣,是共同话题的来源。

06

打开朋友圈,关键是打开自己的格局,接纳朋友的不完美,容纳天下的人。

这个时代,真正的朋友很少,但是我们不要懊恼,可以把朋友分成几类:一起谋利的人,可以聊天的人,互相关爱的人。

任何一种朋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当你真诚地待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也有人真诚地待你。

丰子恺说过:“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珍惜每一个陪你一程的人,人生路,不会孤单。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