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范仲淹的评价有整整几页纸,南宋学者吕中称:“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罗大经称:“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王安石称:“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都说文人相轻,但在评价范仲淹时,几乎没有文人说他半句不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范仲淹用一生诠释了这14个字。要真的了解范仲淹,除了读史,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读他的诗词。在前几期里,我们一起读了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御街亭.秋日怀旧》等多首词作,本期要和大家说一首他的诗。 这首诗的名字叫《野色》,是范仲淹很高明的一首诗,一开篇就是大手笔,如梦如幻惊艳了900多年,只是通读下来却让强迫症犯了难,这是为何?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野色》 北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范仲淹存世的诗作共有305首,多数是抒写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这首《野色》是其中最美的一首,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为什么说他让强迫症犯了难?因为诗的题目是“野色”,但全诗朦朦胧胧,很难用一个词归纳清楚范仲淹到底写的是什么。

诗的首联“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让人想起了昔日白居易写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经典诗作《花非花》,有人说写的应该是冬日里结在窗户上的冰花,不过这也只是猜测。而范仲淹这首诗同样具有这种朦胧之美,“野色”是一种笼罩在城郭、郊外的春的气息,它不是烟也不是雾,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着的,它笼罩着楼台,让楼台也多了一丝春意。

次联和颈联引入白鸟和斜阳,空中的白鸟鸣叫着打破了野色的寂静,而一道火红的斜阳更是将它的迷雾照开。白鸟和斜阳将野色破坏,但它却并没有消散。“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指的是诗人怀疑野色并没有消失,它追着江上的白帆又一次出现了。从这4句来看,野色应该是春日的天空中迷茫的一股非烟非雾的春意,它就像风一样存在着,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感受到。 读最后一联诗人也怕大家看不懂他在写什么,有一种知己难觅的烦恼。“山公”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经常登高远眺,喝着美酒,沉醉在这一片野色中,这样的快乐谁能理解呢?看得出来范仲淹赏春时是惬意的,这种闲适在他其它诗词作品中很少见。

通读完这首诗,大家明白范仲淹写的是什么了吗?建议有强迫症的朋友也不用太纠结于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野色”到底是什么了,或许只有真的在斜阳下,认认真真地看一回,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不过不管怎么说,范仲淹这首五律确实是其平生绝美之作,可谓句句惊艳,也让我们看到了范文正公开朗的一面。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