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女子放羊时,莫名其妙的被一头公羊撞倒在地,当女子挣扎站起又被撞倒,滚到一个土坡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年夏天,北京国家博物馆里,一个初三学生正站在一排展柜前,仔细看着玻璃里的那件银色带钩,展签上写着“1951年 河南固围村征集”,字迹不大,但他一眼就看见了“固围村”三个字,心口像是被轻轻点了一下,这地方他听说过,是奶奶年轻时生活的地方。
风扇在展厅里转得很慢,光从天顶打下来,照着那件古物泛出微微的金光,少年站了很久,脑子里像被打开了一个老抽屉,尘封的故事一页页翻开。
那一年,奶奶才二十出头,住在河南北边的一个小村子,家里养着几只羊,爷爷赶早去镇上给人帮工,奶奶本来在家里做针线活,一只羊却在院子里闹腾个不停,撞得羊圈咯吱响,看样子是想出去吃草了,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羊群赶到村外山坡去,那天太阳毒辣,蝉叫得聒噪,草地上却满是青绿,羊低着头啃草,奶奶找了个石头坐下,拿出缝补到一半的鞋底,想慢慢做点活计。
没想到刚坐下没多久,就觉得不对劲,那头平常最温顺的公羊突然开始踢后腿,还发出奇怪的叫声,奶奶抬头一看,只见那羊的屁股肿了一块,附近有几只黑亮的马蜂在飞,马蜂扎得它发狂了,公羊低下头,冲着奶奶就撞过来。
那一下可真不轻,奶奶整个人被顶得飞出去,跌在坡下的泥地上,一时间天旋地转,腰像断了一样疼,她想爬起来,刚撑起半个身子,那羊又追下来,蹄子把土都踩得飞起来,奶奶慌了,手在地上摸来摸去,想找点什么能护住自己,摸着的净是石子,突然指尖碰到一个冰凉的东西,她下意识地抓住了它,是个弯钩形状的金属块,表面还有点滑滑的纹路。
羊冲下来的时候,奶奶举着那东西护住脸,闭着眼等着撞击,就在这时候,一个人从坡上跑下来,一把扯住羊脖子,拽着把它摁在地上,是爷爷回来了,他出门走到半路,想起忘了拿布袋,又往回赶,远远看见坡下的动静,拔腿就跑了过来。
那天之后,爷爷把羊带回去处理了伤口,还说以后不能让奶奶一个人放羊了,奶奶倒是没说什么,她只是回到家后,把那个金属块洗干净了,洗的时候,她发现那东西可真不一般,表面有金色的光,像是镀了一层什么,边缘镶着三块白白的石头,中间还嵌着一颗泛着蓝光的小珠子。
起初两人以为是啥首饰,就想拿去镇上的金店问问,谁知道金店老板看了一眼脸就变了,说这种东西他们不敢收,像是古代的文物,要真是,那可是国家的东西,卖了是犯法的,老板还提醒他们赶紧送去文物部门,别出事了。
爷爷奶奶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毛,赶紧坐车去了县上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一看这东西就叫来了专家,经过一番检验,说这是战国时期的衣带钩,用来系在腰间的,样式复杂,材质讲究,不是普通百姓用得起的,说不定是当年哪位贵族遗落在山坡上,被泥土埋住了这么多年。
县里很重视这件事,后来还专门派人来调查,爷爷奶奶把这东西交了出去,文物局给了他们一笔奖金,还发了一张表扬证书,村里人知道后都说他们做得对,说这玩意儿留在家里万一被人盯上,可就麻烦了。
带钩被送到省里,又转到北京,一路被当成重点文物保护起来,可奶奶过日子还是老样子,种地,做饭,照顾家里,她从来不跟人提起这事,连家里人都只是偶尔听爷爷说起,她总说,那不过是她命好,碰上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奶奶走了,孙子翻家里旧箱子时,在一本泛黄的相册后面找到那张表扬证书,上面写着她和爷爷的名字,时间就是1951年夏天,他拿着证书去查资料,才知道那件带钩如今在国家博物馆里展出,是战国时期罕见的王室用品,银胎鎏金,嵌有玉石和琉璃,专家说全国现存的不到十件。
那天站在展柜前,他一直看着那件带钩,想象着奶奶当年跌倒在泥地里,手里握着这东西的情景,她从来没说过她害怕,也没说过她想不想留下那东西,他只知道,她一直过得清清白白,朴朴素素,从来不图占什么便宜。
展柜里,那件带钩静静地躺着,像是从地底爬出来的时光碎片,银上金光微闪,玉色温润,琉璃珠在灯下泛着幽幽的蓝绿,游客来来往往,有人拍照,有人小声读展签,但没人知道,这件文物背后,是一个村里女人一次意外的跌倒,一双泥手捡起的古老辉光。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馆藏精品:战国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