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富卫集团上市,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出席敲钟仪式

富卫集团上市,58岁的“小超人”李泽楷又一次站在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今天(7月7日),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李泽楷身着笔挺西装,意气风发地现身上市仪式现场,笑容满面。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李泽楷现身富卫集团上市仪式

富卫集团的故事始于2013年。彼时,李泽楷以21.4亿美元收购荷兰国际集团在港澳、泰国的保险业务,并将其更名为“富卫”。

此后十二年间,富卫通过10余起并购迅速扩张,业务版图从最初的3个市场延伸至10个,并在2023年成为东南亚市场按年化新保费计的五大保险公司及顶尖银行保险公司。

不过,富卫的上市之路堪称坎坷。2021年,公司首次瞄准纽交所,但后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随后撤回申请;2022年至2023年,公司三次递表港交所均因市场低迷或投资者对亏损的担忧而搁浅。直至2025年5月第四次递表时,才迎来好消息。

李泽楷对富卫抱有不小的期望,他表示富卫由国际金融专业团队组成、专注于全球发展最迅速的亚洲保险市场。此次上市对集团遍及亚洲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团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亦彰显了香港作为理想上市地点的持续优势。

“富卫很荣幸能为亚洲3,000万名客户及其家人提供保障,并期待未来为更多客户带来更称心的服务。”

根据NMG的预测,公司目前市场的人寿保险总承保保费预计将由2023年的约4070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5790亿美元,空间潜力巨大。随着亚洲保险市场的不断壮大,富卫集团作为区域性龙头,或将率先吃到红利,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富卫上市首日的表现平平,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富卫开盘报价38港元/股,截至收盘,报38.400港元/股,最新市值488.07亿港元。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富卫集团港股 图源:百度股市通

在这背后,反映出投资者对富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仍存在一定的疑虑。

投资者对亏损的担忧,是富卫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亿、-7.17亿和1000万美元,虽然公司在2024年扭亏,但盈利稳定性仍存疑。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图源:富卫集团招股书

拉长时间线,自2019年以来,富卫集团就亏多盈少,6年以来,富卫累计亏损13.62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对于此前的净亏损,富卫集团表示,主要是由于不利的资本市场变动导致的投资回报亏损所致。

当然了,上市首日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未来走势,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后续的经营中解决盈利稳定性等问题,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李泽楷拿下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800亿港元

随着富卫的上市,李泽楷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张。富卫之外,李泽楷实际控制的港股上市公司还包括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和盈大地产,主要业务涵盖科技、媒体与电信、金融服务及地产三大行业。

截至2025年7月7日港股收盘,电讯盈科最新市值429.63亿港元;香港电讯最新市值921.70亿港元;盈大地产最新市值4.08亿港元。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图源:百度股市通

这四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超过1800亿港元。

在今年2月发布的福布斯2025中国香港富豪榜中,李泽楷以45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19名,其父亲李嘉诚以373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李泽楷及其公司共持股富卫集团66.45%的股票,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如果按照今天收盘市值折算,李泽楷财富一日之内实现了大幅增长。不出意外的话,李泽楷的财富排名应该还能往前冲一把。

再来简单看看李泽楷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

电讯盈科,是李泽楷商业版图中相当重要的一块拼图,是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主要通信服务供应商,提供5G网络服务及流媒体业务。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全年收益375.57亿港元,同比增长3%;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28.49亿港元,与去年持平。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将是电讯盈科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香港电讯,与电讯盈科紧密相连,在电信行业同样占据着重要份额。盈大地产的主要业务围绕房地产领域展开……

站在新的起点上,李泽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富卫集团的上市和四家上市公司的协同发展,他的商业帝国将进一步壮大。

李嘉诚儿子拿下四家上市公司

“小超人”李泽楷的“叛逆人生”

众所周知,李泽楷是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从一出生,他就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光环。不过,在业界,李泽楷素有“豪门叛逆之子”的称呼。那么,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位商业巨擘的“叛逆”人生。

学生时代的李泽楷,其实就已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立与倔强。1990年,他考进斯坦福大学,与哥哥李泽钜成为校友。

哥哥接受父亲安排攻读土木工程系,但李泽楷没有顺从父亲的期望选择商业或金融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工程。不仅如此,到了美国,李泽楷还不用父亲给的生活费,自己跑去刷盘子做球童赚钱养活自己。

同样,毕业之后的李泽楷也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归家族企业,而是跑去了加拿大,在一家投行工作。

1990年,李泽楷母亲因病去世,坊间传闻,这是他与父亲关系疏远的开始。随后,李泽楷搬出李家大宅。

在商业道路上,李泽楷的“叛逆”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意自己创业“单干”。

1991年,李泽楷用借来的1.25亿美元,创办了香港首家卫星电视,在亚洲市场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正面交锋。就这样,李泽楷毅然决然离开了家族企业。这种“白手起家”的姿态,与其说是对父亲的挑战,不如说是对自我能力的证明——他要用商业成就撕掉“李嘉诚之子”的标签。

两年后,李泽楷以9.5亿美元卖出香港卫视,净赚7倍,这一交易使他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成为亚洲资本的经典案例。

李嘉诚的商业哲学可以用"稳"字概括,他常说:"做生意要记住,手中永远要有一样东西是天塌下来也赚钱的。"李泽楷则完全相反,他的投资风格可以用"险"来形容。

2000年,李泽楷通过高杠杆收购了香港电讯,与自己旗下的盈动合并,成立了今天的电讯盈科。电讯盈科公司最高的时候市值高达5600亿,李泽楷的身价迅速暴涨到700亿,风头一时无两。

值得一提的是,李泽楷也有意与家族企业保持距离。李泽楷自1993年创立盈科拓展集团以来,其所有业务均与长和集团无关。李泽楷曾明确表示,其业务与长和集团彻底脱离关系。2025年4月,他也再次强调了盈科与长和集团的独立性。

当然,李泽楷的“叛逆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彼时,互联网泡沫的到来让整个电讯行业风雨飘摇,当时盈科电讯的股价从最高点跌去了将近70%,市值蒸发超过百亿港元。

李泽楷身价也大幅缩水,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他甚至不得不出售手中腾讯的股份。在此之前,他曾通过旗下的电讯盈科向腾讯投资了110万至22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20%的股权。

卖掉腾讯股份的这个决定在如今看来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腾讯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市值不断攀升,如果李泽楷当时能够坚持持有腾讯的股份,他的财富和商业地位将会更加不可估量。

当然了,往事不可追,如今李泽楷拿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未来,李泽楷又会有怎样的商业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青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