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情绪失控,逼泽连斯基作出选择,不交领土就等着被“灭国”。那么,美乌总统会晤爆发激烈冲突,泽连斯基如何面对“割地”压力?特朗普反复无常的立场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战略算盘?

当地时间10月17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的会晤中,气氛紧张到几乎剑拔弩张。特朗普不仅敦促泽连斯基接受俄罗斯的停火条件,交出顿巴斯地区,更是直接放话:“不交领土,乌克兰将面临灭顶之灾。”这一幕,无疑让全球舆论为之震惊。

特朗普为何对俄乌问题立场摇摆不定

会晤中,特朗普的情绪似乎完全失控。他全程爆粗口,甚至一度将乌克兰的战场地图扔到一旁,显得极为不耐烦。这种失态的表现,与他作为美国总统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泽连斯基作为乌克兰的领导人,面对如此强硬的态度,却只能默默承受,试图在谈判中寻找一丝转机。

从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细节看,这场会晤中,特朗普全程复述普京观点,从“冲突是特别行动”到“乌克兰正在输掉战争”,甚至直接引用10月16日与普京通话中的原话——“如果我想,可以摧毁你们”。这种角色错位令人咋舌,美国总统竟成为俄罗斯立场的“复读机”,而泽连斯基则被迫在“割地求和”与“灭国风险”间作出抉择。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会晤前一天,普京刚与特朗普通话并提到“乌克兰割让顿巴斯”的停火条件,这种时间节点的巧合,暗示着美俄早已就“以地换停火”达成某种默契。

显然,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在此次事件中又一次暴露无遗。就在今年9月,他还宣称“支持乌克兰夺回所有领土”,甚至威胁对俄加征100%关税。而此次会晤中,他却突然转向支持“冻结当前战线”,甚至暗示“普京已赢得某些领土”。

特朗普为何对俄乌问题立场摇摆不定

有分析认为,这种立场摇摆的背后有三大原因,一是特朗普在会谈前一天与普京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而普京明确提出乌克兰必须割让顿巴斯地区,作为结束战争的条件。特朗普此次发出威胁,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俄罗斯的传话筒。换言之,特朗普并非简单对乌克兰施压,而是正在将俄罗斯提出的条件纳入谈判框架。

二是特朗普自身有外交成果的急迫需求。从中东停火谈判到俄乌局势,他希望迅速标注自己能“终结冲突”的角色。然而,现实是战争拖延、盟友疲态尽显,特朗普转而选择“割地换和平”,可能是为快速留下成绩。

三是美国国内政治与军事资源压力正在显现。报道称,特朗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其请求的“战斧”远程导弹,理由之一是担忧局势升级,以及美国武器库存与政治成本。所以,从美国的立场来看,继续无止境扩大对乌援助、自己干预越深风险越大,在特朗普看来,他可能认为止损远比其它更加现实。

特朗普为何对俄乌问题立场摇摆不定

但泽连斯基的回应充满强硬。他明确拒绝割让任何乌克兰领土,指出顿巴斯西部20%土地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乌克兰耗时11年修建的“堡垒带”,50公里长的防线布满战壕、掩体、雷区与反坦克障碍,是抵御俄军推进的关键屏障。若放弃这片土地,不仅会引发新一轮难民潮,更可能失去抵御俄军进一步推进的屏障。这种立场得到欧洲多国支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明确表示,“不应限制对乌武器援助”,英国首相斯塔默更重申对乌支持不遗余力。

特朗普为何对俄乌问题立场摇摆不定

如今,俄乌冲突的走向仍悬而未决。泽连斯基坚持拒绝割地,普京则坚持“顿巴斯必须完全归属俄罗斯”,而特朗普的威胁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乌克兰妥协。但历史经验表明,以割让领土换取和平的方案往往难以持久,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便是前车之鉴。对于乌克兰而言,真正的和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保障,而非单方面的领土让步。这场白宫会晤的激烈交锋,不仅暴露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的权力逻辑与道德困境——当威胁成为谈判筹码,和平的代价究竟由谁来承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