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注意到王毅外长对日本首相的最新称呼变了,从直呼其名“高市早苗”改成了“日本现职领导人”。这一字之差,在外交语言里可是藏着千钧之力,说明中方这次是真恼了,但愤怒得有章法;中方强硬,但强硬得留有余地。
过去80年里,日本历任首相在台湾问题上都小心翼翼,哪怕内心有盘算,嘴上也从不越雷池半步。可高市早苗偏偏在国会答辩时亲口说,“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话看似技术性表述,实则暗藏杀机——它等于把台海局势直接纳入日本的“安全红线”,甚至为未来军事介入埋下伏笔。要知道,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白纸黑字写着日本承认一个中国原则;1945年《波茨坦公告》更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如今她一句话,几乎是在撕毁战后秩序的地基。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机。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按理说,日本政界该反思历史、修复信任,而不是在敏感时刻主动挑衅。高市不仅没这么做,反而一边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史实,一边高调炒作“台海危机”,仿佛刻意要测试中国的底线有多深。
她的这把火,烧得不止是中日关系。在日本国内,前首相石破茂公开质疑:“历届政府从不会对‘台湾有事’做如此明确的军事化解读。”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的川村范行教授直言,这种言论“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社交平台上,有日本网民直接喊话:“去中国道歉,然后辞职!”连她自己内阁的支持率都因此波动——显然,不少民众并不想被拖入一场本可避免的地缘政治豪赌。
而国际社会的反应更耐人寻味。G20峰会上,高市猛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试图以“民主阵营捍卫者”形象博取西方好感。可就在她发言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当场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说明什么?即便在西方主导的叙事场域里,涉及核心主权的问题,多数国家依然清醒:台湾从来不是棋子,而是红线。
王毅外长那句“一切主张正义的国家都有权对日本的历史罪行进行再清算”,听起来沉重,实则点出了一个现实逻辑: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当下国际信任的基石。如果一个国家一边享受着战后和平红利,一边不断挑战由其自身签署的法律文件和道德承诺,那么它的国际信誉迟早会被重新评估。
当然,中日之间并非没有缓冲带。2025年前九个月,两国贸易额近2870亿美元,产业链深度交织。日本的高端设备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的稀土材料也是日本制造业的命脉。这种相互依存,恰恰是防止局势滑向失控的“压舱石”。但压舱石再重,也挡不住有人执意凿船底。
现在的问题是:高市早苗究竟是真想推动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军事化路径,还是只是借强硬姿态转移国内经济困境的注意力?如果是前者,那她正在把日本推向战略孤立;如果是后者,那这种“甩锅外交”代价太大,且极不负责任。
我觉得,真正的外交智慧,不是靠喊口号或打擦边球来刷存在感,而是在复杂局势中守住底线、留出空间。中日关系走到今天,经不起更多试探。与其幻想靠外部冲突凝聚国内支持,不如回头看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时那份“言必信、行必果”的诚意——那才是让两国走出历史阴影、走向共同繁荣的真正起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