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曾经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来到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秦国。 在秦国的前一段时间,李斯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客卿,因为才华出众,被吕不韦授予秦国的官职。可是,吕不韦把持朝政多年,秦王政对其非常不满,于是在亲政之后,便逼死了吕不韦。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的一些贵族、大臣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目的不纯,秦王政深有同感,于是下了一道驱逐外族的逐客令,而李斯也在其中。李斯倍感无奈,为了让秦王政收回成命,特意写了一封信呈给秦王,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他在信中说:“我听说秦国的大臣们要驱逐外来的客卿,但我反观秦国的历史觉得这是没有道理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又任用晋国的丕豹、公孙支。正是有了这五个客卿,秦穆公才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到秦孝公时期,他重用了卫国的商鞅推行变法,这才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了拆散六国的合纵连横,秦惠王用的是张仪;而为了削弱贵戚力量,加强王权,秦昭王用的是范雎。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客卿难道都是罪大恶极的吗?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怕秦国就没有现在这么强大。”

此外,李斯还说,秦王的珍珠、宝玉并非全都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外来之物。秦国如果只要自己的东西,那么将会失去很多好东西。如果说,秦王舍不得将那些好东西抛弃,却为何偏偏要将客卿们全都赶走?难道大王看重的只不过是一些外表华丽的东西,而不重视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才?要是这样的话,其结果只能是加强了其他各国的力量,而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 秦王政看了李斯的信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同时还取消了逐客令。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之后,李斯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为秦国统一全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在促进秦朝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也屡建奇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后来推行“焚书坑儒”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进入关中平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还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而这样一项的宏伟工程,就是在战国末期,韩国怕被秦国灭掉而派到秦国的水工郑国鼓动修建的,目的在于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