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退休干部选择漂洋过海,在他乡安度晚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约有12.7万老人选择出国养老,其中退休干部就占了8万之多。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更是突破了12万大关。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用大半辈子见证了我国开放的辉煌历程,为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说起这些老人的养老目的地,可谓五花八门。有人钟情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老牌发达国家,也有人偏爱泰国、马来西亚这样物价亲民的东南亚国家。但不管选择哪里,都绕不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就拿美国来说吧,那里的养老社区每月收费动辄就要3000-6000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2-4万元。而在国内,同等条件的养老机构每月5000-10000元就能搞定。更让人咋舌的是医疗费用,在美国看个普通门诊就要200-300美元,是国内价格的十倍有余。

说到医疗,就不得不提医保这个老大难问题。咱们的医保在国外基本用不上,老人们要么咬牙购买当地昂贵的商业保险,每年光保费就要6000-10000美元;要么就只能自掏腰包看病。这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除了看得见的开销,还有很多隐性成本容易被忽视。语言不通就让很多老干部寸步难行,他们不得不依赖当地的华人圈子。但专门针对华人的服务往往价格虚高,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更让人头疼的是社交问题,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重新建立社交网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还得花费不少金钱。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退休干部哪来这么多钱去国外养老呢?来的干净吗?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带走了大量从国内攫取的财富吗?

01 退休干部之所以能负担国外养老费,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3个渠道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许多退休干部来说,选择在海外安享晚年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这些老人家究竟是如何解决海外养老的经济问题呢?主要有以下3个渠道:

第一,稳定的养老金收入是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着相对优厚的待遇。具体来说,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普遍能达到70%到90%这个区间。这意味着退休后的收入几乎可以与在职时的工资相媲美。

特别是那些高级别的退休干部,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相当可观,普遍在1万到2万元之间。试想一下,经过三四十年兢兢业业的工作积累,这些老干部确实攒下了不菲的养老本钱。记得去年在温哥华遇到一位退休的老厅长,他笑着说:"现在每个月按时到账的养老金,足够我在加拿大过着体面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海外华人社区并不少见。

第二,子女在海外成功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支持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出国留学的比例已经高达45%,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留在海外工作和定居。这些孩子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后,往往都会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我认识的一位退休教授就深有感触地说:"女儿在硅谷当工程师,非要接我们老两口过来住。开始还担心会给孩子们添麻烦,没想到他们早就做好了周全的安排。"这种子女反哺的现象,在重视家庭观念的华人群体中尤为普遍。孩子们不仅会承担部分生活开支,还会帮忙解决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让父母能够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第三,个人多年积累的储蓄和投资收益

老一辈的干部们大多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职业生涯中就养成了良好的储蓄习惯。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很多人确实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养老资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2014年以前的房改房政策带来的红利。那时候,许多老干部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分到了单位分配的住房。随着这些年房价的节节攀升,这些房产的增值幅度相当惊人。

我认识的一位老同志就把北京的老房子卖了,用这笔钱在澳大利亚买了套小别墅,剩下的钱存在银行吃利息,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确实存在极少数人可能有不规范收入的情况,但这绝对不是主流现象。绝大多数退休干部的收入来源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完全合法合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的待遇还在持续提高,这为更多人实现跨国养老提供了可能。

02 国外养老的人带走了自己大量国内财富吗?这个说法不太站得住脚

说起那些去国外养老的人带走了大量从国内赚的钱。这种说法听起来挺让人气愤的,但咱们冷静下来想想,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先说说这钱是怎么出去的。咱们国家对外汇管理可是相当严格的,每个人一年最多只能换5万美元的外汇。要是想转更多钱出去,必须提供合法来源证明。这几年监管部门对那些"蚂蚁搬家"式的小额多次转账查得特别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所以要说大量财富被轻松转移出去,这个说法不太站得住脚。

再看看这些老人在国外的花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在海外花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最后还是流回了国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老人家在国外生活,还是习惯用中国货。从老干妈到电饭煲,从茶叶到中药,他们都爱买国产的。这不就等于帮咱们的产品打开了海外市场吗?我认识几位在澳洲养老的老人,他们每周都要去华人超市采购,货架上摆的基本都是中国制造。

而且啊,事情还有另一面。不少老人出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反而带着钱回来了。他们在国外见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管理经验,回来投资家乡建设。比如有位退休教授,在加拿大住了几年后回到老家,用积蓄办了个养老院,把在国外学到的好做法都用了进去。这种"出去看看再回来建设"的模式,其实对咱们的发展挺有帮助的。

03 有人建议取消出国养老者的退休金,看似解气,实则存在诸多问题

现在网上有些人说,应该取消这些出国养老老人的退休金。这话听着解气,但仔细想想问题很多。一方面,退休金是人家工作一辈子攒下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今天可以随便取消他们的,明天是不是也能取消别人的?法治社会的基石就是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

另一方面,这个政策执行起来会非常困难。怎么定义"出国养老"呢?是住满半年算,还是一年算?那些去国外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怎么办?去看病疗养的又怎么算?这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伤及无辜。

再说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是允许退休人员自由选择居住地。咱们要是搞特殊化,反而显得不够大度。其实现在就有规定,长期在国外的退休人员每年要提供生存证明才能继续领养老金。而且和一些国家签了协议,避免两边都交税或者重复领钱的情况。

说到这儿,我想起邻居王阿姨的故事。她退休后去美国帮女儿带孩子,每个月退休金都按时到账。但她把这些钱大部分都存着,去年回国时用这笔钱,给那些经济不好的老姐妹们买了很多吃穿用品。你看,钱转了一圈,最后还是用在了国内。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确实有个别人利用特殊手段转移资产,这种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但因此就把所有出国养老的老人都一棍子打死,显然是不公平的。就像不能因为有几个害群之马,就说整个羊群都不好一样。

其实啊,与其纠结这些老人带走了多少钱,不如想想怎么让国内养老环境变得更好。现在越来越多老人选择出国养老,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咱们的养老服务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把养老院办得更好,医疗服务更到位,社区活动更丰富,相信会有更多老人愿意留在国内安度晚年。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反应过度。关键是要完善制度,堵住漏洞,同时保障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毕竟,这些老人大多为国家建设奉献了一辈子,晚年想过得舒心些,也是人之常情。当前是全球化时代,人员流动很正常。重要的是把咱们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让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