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继续吃关税反噬的苦果,稀土只是一个开始。
美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上半年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额断崖式跌至1.185亿美元,仅为去年同期的37%。曾经的重要燃料供应国中国,如今已在美国进口榜单上滑落至第六位,甚至排在德国、英国之后,仅勉强领先日本和比利时。
被美国全力抵制的俄罗斯却以5.9亿美元交易额稳居第二供应商宝座。这场由美国亲手造就的战略自主,正让美国核电产业付出惨痛代价。
制裁反噬,美国核电困局来了
根据俄媒最新数据显示,进入25年后,中国出口美国浓缩轴同比暴跌60%,而且,还在下降中,原因就在于美国无休止的制裁,使得中国加大反制领域。
这场燃料危机的残酷,在美国规划中的“核能复兴”蓝图面前更显讽刺。与传统核燃料铀-235丰度5%的标准不同,HALEU要求丰度达5%-19.5%。这种特殊燃料对离心机技术、同位素分离工艺要求极高。
目前全球仅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和中国中核集团具备千吨级年产能。
美国能源部早在2021年就知晓HALEU国产化的紧迫性,但国会始终未批准15亿美元的专项基金。直到2023年《通胀削减法案》追加拨款,俄亥俄州离心机示范项目才艰难启动。该项目负责人米勒博士透露:“即使2025年调试成功,年产能力初期仅能达到10吨。”这远不能满足20家先进堆开发商联合申报的50吨年度需求。
在美国的制裁清单中,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Tenex)被彻底排除在HALEU供应商之外。中国中核集团虽未被明令禁止,但2024年限制法案导致技术交流完全冻结。
美国核学会(ANS)在最新行业预警中直言:在禁止俄铀又失去中铀的境况下,美国先进核反应堆计划可能陷入十年停滞。这无异于宣告,当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第四代核能技术时,曾开创核电时代的美国或将缺席。
在核工业长达七十年的发展史中,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单凭政治意志构建完整的核燃料供应链。美国1950年代的核能崛起,依托的是全球铀矿资源流通;法国成就核电大国地位,仰仗的是与技术持有国(美国)深度合作;中国实现燃料自主,同样经历了从引进加拿大重水堆到吸收法国铀浓缩技术的开放历程。
当前美国遭遇的浓缩铀困局,本质是逆全球化思维对能源基本规律的粗暴背离。
中美浓缩铀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是2023年,那年,中国向美国输送的174.9吨低浓度浓缩铀,彻底填补了前;两年因政治因素造成的贸易真空。当时包括美国能源巨头“联合能源公司”在内的多个核电企业,都将中国视为稳定的燃料来源。
这种合作热情在2024年上半年持续升温,123.9吨浓缩铀顺利抵达美国港口,支撑着全美96座商业反应堆中的相当部分机组运转。2024年深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突然宣布启动对中国核能贸易的制裁调查,矛头直指美企采购中国浓缩铀行为,指控其“可能违反联邦法律”。
为配合这场政治表演,国会强硬派议员同步推动《禁止中国核燃料进口法案》,并限制西屋电气等公司向中国输出核电技术。白宫新闻稿里“重塑供应链韧性”的华丽辞藻,掩盖不住逼迫企业放弃中俄产品的真实意图。
2025年第一季度,运抵美国港口的中国浓缩铀货轮数量锐减。至六月数据汇总时,交付总额锁定在1.1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暴跌63%,进口占比从关键供应商滑落至边缘角色。
田纳西州某核电站运营总监在行业闭门会议上坦言:采购部门每天都在催促备选方案,但法国的报价比年初上涨了40%,俄罗斯产品则因禁令无法采购。
美国核电产业此刻的困顿,完美诠释了何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表面强硬的制裁政策,直接击中了美国能源体系的七寸。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自食其果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当前美国商用核电站年消耗浓缩铀约1900吨。中国此前承担了约15%的供应份额,突然退出导致市场缺口达300吨。尽管紧急转向法国、加拿大采购,但全球铀转化产能有限,短期内推高了全行业燃料成本近三成。
俄乌冲突后,美国国会于次年签署俄铀进口禁令,导致占美国浓缩铀需求24%的俄产品绝迹市场。能源部曾乐观预测欧洲盟友将填补空缺,但现实是法国欧安诺集团2025年扩产计划要到2027年才能落地。
这造成当前美国核燃料市场出现史无前例的“双缺口”危机。
美国被寄予厚望的国内生产同样前景黯淡。位居犹他州的怀特梅萨铀矿是美国最后规模化矿区,但其2024年产量仅折合铀精矿0.85万吨,相较年均3000万磅的进口量杯水车薪。
更严峻的是,全美唯一铀浓缩工厂,URENCO USA始终处于半负荷运转,其负责人公开承认:新建离心机群需要6年周期和80亿美元投入。
美国政府误判了两大现实,中国在核燃料领域不可替代的性价比优势,以及本国产业重建所需的漫长时间窗口,市场唯一的选择就是被动承受。
美国曾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1950-1980年代,本土铀矿年产量高达4500万磅,支撑起全球最大核电装机容量。但随着1990年代去工业化浪潮,铀浓缩基础设施陆续关停。如今美国核燃料对外依存度达96%,重建产业链所需成本据MIT研究评估超过1200亿美元,这笔费用远超国会能承受的极限。
美国可以禁止中国企业,但改变不了全球核燃料贸易由运输、转化、浓缩、燃料棒制造四环节构成的客观事实。除非美国同时在四个领域投资千亿级美元,否则永远需要国际合作。
现实是,尽管遭到政治打压,俄罗斯铀产品仍通过法国欧安诺的转化工厂进入美国,2025年法国对美铀出口激增42%的异常数据即由此而来。
中国在2018年完成“华龙一号”技术攻关后,已实现核电站建造自主化。2023年华龙反应堆正式向英国、阿根廷出口,意味着美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筹码日益缩水。制裁大棒挥向中国时,最终受损的反而是依赖技术出口的美国公司。
参考资料:
克里夫·库普坎:欢迎来到“G零”时代,未来将是中美俄三大强权相争 2025-07-04 观察者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