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84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7月30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见图

其中,一个直接关联生育率的重要前置数据信息,引发了舆论环境和互联网的关注和热议:

《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190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1134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比上年下降20.5%。

结婚率为4.3‰,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

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62.2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89.1万对。离婚率为2.5‰。

这是什么概念?10年前(2013年),这个数字还是1346.9万对,如今直接腰斩。

相比之下,2024年的结婚登记对数还不到2013年的一半。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见图

关键问题就来了:中国结婚率断崖式下跌,原因何在?会给国内经济环境,带来哪些必然影响和变化?

这篇文章,将基于对国家民政部最新公布的这份统计数据的详细梳理,结合过往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以及国内婚姻维度几个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结婚率屡创新低这个趋势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关键本质,并对后续国内结婚率,生育率的可能变化和走向,以及国家的应对策略思路和态度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民政部最新的这份统计数据,具体说了什么?


7月30日,民政部公布《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结婚率为4.3‰;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离婚率为2.5‰。

按此数据计算“离结比”(离婚登记人数占结婚登记人数比重),约为57.5%。

相当于,平均每10对夫妻结婚,就有接近6对夫妻离婚。

关于结婚登记对数,官方公开的统计数据是从1985年开始的,2024年结婚登记的610.6万对,是近四十年间,也是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民政部官网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民政部官网

近些年,国内结婚人数呈现断崖式下跌的趋势。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首次跌破1000万对大关,当时很多人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而到了2022年,结婚人数又跌破了700万心理防线,只剩下683万对。这一次民政部公布了新数据:

2024年,我国结婚人数是610万对,结婚人数再探新低。

与2023年768.2万对相比,直接减少了20.5%。

数据情况就是这样了,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造成国内结婚人数持续下行的原因,应该怎么看?


其实这样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分析,全网去随便搜一搜,是真的不要太多。

这里和大家说点和主流内容不一样的观点。

当下国内的婚姻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经历高速发展以后,转向调整阶段,已经产生的贫富和教育差距,导致的资源错配。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大城市里面的高学历剩女,和普遍生活于中小城市的中低学历男性群体,从生活和认知,已经形成了严重隔离。

这里有一个大胆的判断,未来肉眼可见的时代里,硕士以上女性,大专以下男性大多数都没可能结婚,即使侥幸结婚,个人认为这些人的婚姻也无法长期持续,不超过十年都会离婚。

本质上来讲, 大城市剩女群体其实就是没回老家的小地方剩男群体的合理配偶。

由于剩女们选择了大城市,所以见识、收入、生活状态等等自然要高于她们同阶层的老乡。

在大地方见过很多惊艳的男人,自然也就不可能看得上老家的剩男了。

但是那些“惊艳”的男人不是结了婚就是不想结婚,根本不可能娶她们,这些人就逐渐沦为剩女了。

上嫁只存在小说和幻想中,平嫁么僧多肉少,大城市符合条件的男性是没有流动性的。

至于下嫁?哈哈哈哈哈……

当然,这不是说剩女的问题是女性自己作的,而是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以后必然会形成的一个结果。

另外一个现实的原因,是人口结构和基数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

根据民政部数据,近年来结婚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5-34岁。

结婚人数最高峰2013年,当时的结婚主力是80后,出生时正赶上第三波生育高峰,人口基数大。

到了 2024 年,结婚主力变成90 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据,90后人口与80后相比下降了25.3%,也就是5637万人。

适婚人口总数少了,结婚人数自然难上去。

至于说很多主流媒体翻来覆去那一套什么观念,价值观,巴拉巴拉的车轱辘子分析,大家看个乐就行。

一个适龄群体存在物理隔离,一个人口基数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哪有那么多神叨叨的理由?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结合国家最新一系列政策动向来看,接下来国内的结婚生育情况,会好转吗?


结婚人数持续下降,结婚率持续下降,从国家的角度去看这个趋势,肯定是不会掉以轻心的。

从管理逻辑上来说,结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结婚人数持续下降这个事情非常严重的,会动摇社会秩序的根本。

先不说什么生育率的直接影响和经济维度的冲击,从社会安定层面来看,单身群体持续增长,就是一个大问题:婚姻率崩盘会导致社会出现大量的闲置男女,剩男是一股不稳定因素,剩女当然也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的助燃剂。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些积极乐观的变化,开始出现:

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总数为353.9万对,同比增长12.6%,创下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

这一数据不仅远超2024年同期的314.3万对,也高于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341.2万对。

这背后,和国家开始持续发力,密不可分: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在中国,国家的态度,有多重要,恐怕不用多讨论了吧?

2025年,从国家意志的角度,对于婚恋和生育的发力,以及真金白银出手的关键转变,最近的文章都有聊,这里就不多赘述,大家有目共睹。

对于后续的走向,其实就是一个乐观和悲观的路线选择了。

从民众和经济社会的角度,个人认为值得乐观,因为结婚人数的持续下降,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国家层面的焦虑和担忧,短期内即使国家出手,人口基数和社会共识摆着,企稳止跌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对于国家拿出更多真金白银的鼓励政策,难道不值得乐观?

而从国家的角度,对结婚和生育这个事情,就不能乐观了。

一些无法背负历史责任的嘴炮专家,阿谀奉承是真有一套,但是在关键问题上,往往都给国家传递一些和现实完全不符的东西,很耽误事情。

宏观趋势面的很多东西,是拖不得,也不能拖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对于未来国内结婚人数,以及生育率,不妨可以悲观一些,严肃一些,多考虑考虑,如何调剂更多的成本出来,稳住和扭转这个趋势。

不管怎么样,2025年的结婚和生育情况,大概率是要比2024年要好一点,但是也只是一点而已,达不到质变和实质性反弹的程度。

有意思的是,2024年结婚人数暴跌20%,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农历年为“无春年”(即全年无立春节气),民间俗称“寡妇年”或“盲年”。

部分家庭因传统习俗认为“无春年”不宜婚嫁,从而暂缓了结婚计划。

这是不是封建迷信不好说,但是这个情况是现实存在的。

所以,2025年的国内结婚和生育情况,值得期待和乐观。

但是,大的趋势走向还是要看准:中国人口的收缩周期,以及结婚人数持续降低,距离底部,还要走多远,当下,没人能说得准。

未曾触底,何谈反弹?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这个宏观维度的趋势表现梳理和讨论,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当然,现在网上有一种观点,多少有点戾气特征,阴阳怪气的,认为国家这一轮针对结婚和生育的出手,有些晚了,错了最佳的窗口期什么的。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短视,且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当然,情绪面上拉波流量,赚点钱,还是有效果的。

有些事,不在乎急缓,而在乎态度。做了,再迟,也总比只打嘴炮强,这才是关键。

文章最后,从趋势面走向和影响两个维度,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

首先来说,结婚人数下降,结婚难度提升,婚姻维系矛盾增长,进一步生育率持续承压的宏观趋势走向,未来几年都会得到延续。

所以对于个体和资金,相关联的产业入局,择业,还有投资选择就要理性一点,务实一点,谨慎一点了。

其次,基于2025年上半年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来看,锚定生育率的一系列调整和发力,以及态度层面的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更重要的是,这套组合拳,只能说方兴未艾,后续还有更大的政策红利值得期待。

对应到现实,“单身税”属性的转移支付和社会财富分配模式调整,是必然的结果。

从经济逻辑的角度出发,站在这种国家意志的对立面,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吧?

最后一点,无论是结婚,还是生育,实际上都是要看个人的意愿,这里也不会搞道德绑架和说些不切实际的假大空废话来忽悠人。

尊重每个人的自主决定,创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让结婚与否都能获得幸福,这或许才是应对 "婚姻危机" 的终极答案。

结婚人数的趋势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或许才是值得更多人去思考的关键问题。

别的不说,不结婚,不生孩子,那么房子的刚需逻辑是不是就成了笑话?

未来中国的房价还能不能有想象力,其实结婚和生孩子这两个趋势面的情况能不能得到扭转,至关重要。

市场经济,没有需求支撑,那么和沙漠里面的黄金有什么区别?没有人这个因素,再好的资产,其实都失去了价值逻辑。

所以,未来中国有价值的房子,有发展想象力的城市,基本上都要重视结婚人数和生育率的情况。


而从国家的角度去看,婚姻率直接影响房价、消费、财政、壮丁数量等一系列因素,这是历代国家管理者都必然会去重视和面对的关键问题,这事,开不得玩笑。

接下来,还是要看国家的决心和态度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共鸣和收获,还请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不结婚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