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40可能真要来了!为什么呢?这源于一篇技术论文的曝光。这篇技术论文详细地描述了运-40战略运输机的外形设计和技术特征。长期以来,战略运输机都是中国的一个短板。早期的时候,中国造不出大型运输机,只能靠在国际上,买二手伊尔-76运输机。可买多少?啥时候交付?都得看别人的脸色。直到国产运-20的诞生,才打破这一局面。

运-40要来了吗

可对比美俄顶级的战略运输机来说,运-20只是填补了从无到有的空白,还谈不上世界先进。像俄罗斯的安-124“鲁斯兰”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5吨,最大载重量也达到了150吨。美国的C-5M“银河”运输机呢?最大起飞重量380吨,最大载重也有130吨。相比之下,运-20就要逊色不少了。它的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量66吨。这就意味着,两架运-20的载重量,都比不上一架安-124,或者一架C-5M。要打破美俄在超级运输机领域的技术垄断,中国就必须更进一步,向上突围。


这就是研发运-40的必要性。那运-40有哪些技术特征呢?首先,从外形上看,它很特殊。像传统的运输机,普遍采取圆柱形机身设计,整体显得粗壮。可运-40呢?改变了这种粗壮的机身设计,而是选用了一种“扁肥”的机身结构。什么叫“扁肥”呢?就是它的机身,是拍扁的,像一条鳐鱼。同时呢,机身很宽,再结合飞翼气动布局,看起来就“又扁又肥”了。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什么?能最大限度地榨取装载空间,提高它的装载量。

运-40要来了吗

其次,在技术指标上,运-40也将全面反超美俄。对比运-20,它的最大起飞重量直接翻一倍,达到470吨,最大载重量呢?也将突破120吨。那有人说了,这载重量也没超越美俄啊。为什么造这么大的运输机,载重量却仍旧无法超越美俄呢?关键就在于取舍了。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运-40最突出的特点,不是起飞重量,也不是载重量,而是对极端条件下的适用性。


它能在2600米的半整备跑到上,满载起降。什么叫“半整备”呢?就是跑道条件比较差,甚至地面有些凹凸不平,运-40也能满载起降。这就让运-40具有更强的地形适用性。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南海岛礁等恶劣条件下,运-40也要能够平稳起降。俄式安-124、美式C-5M就不太行了,它只能在3000米以上的标准跑道上起降。

运-40要来了吗

看起来,运-40装载量要小一些,但实用性却更强。像运-20,也是全球唯一能在4000米海拔以上的高高原机场上,起降的大型运输机。你让图-124、C-5M运输机到4000米海拔以上的高高原机场上来,就飞不动了。到了南海岛礁上,要是跑道不超过3000米,它也飞不起来。对中国来说,载重量可以略微低一点,但从高原,到岛礁,一定都要有强大的适应性。


运-40也将让中国空军补齐战略运输机的最后一块短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