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刚刚,辽宁大连发生地震
470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大连打工人刚进工作群就地震,上周五地震群刷屏的"1"还没消停,这波操作看得人头皮发麻。数字交流快是快,人情味快磨没了。
周五早上九点多普兰店3.3级晃那下,微信群秒变打卡现场。几十条"1"往上蹿,比地震波传得还快。有人连震感描述都懒得打,发个"1"就算报平安。老同事当场懵圈,私聊问我是不是系统自动回复。游戏圈那套黑话搬进职场,真当所有人都是00后。
前两天技术群更离谱。新人问设备参数,五个老油条齐刷刷回"1"。新人挨个私信追问,原来有人意思是"知道了",有人表示"赞同",还有个手滑误触的。三小时能解决的问题硬是拖到下班。以前说"收到"好歹带个表情,现在冷得像客服机器人。
电竞主播带火的简语文化正在反噬日常交流。比赛时喊"1"是抢攻信号,可工作群发公告也刷"1",领导以为全员已读,结果三人压根没开文档。上周报销单填错三份,全栽在"1"字接龙上。年轻人图省事能理解,但职场沟通不是打副本。
最怕遇上紧急状况。去年暴雨预警群有人转发塌方视频,底下二十多个"1"叠楼。救援队翻记录时差点漏看定位,还以为都在确认安全。真要命的事还得靠语音条,指望符号传递信息纯属赌命。
符号化沟通省下三秒打字时间,弄丢的是协作默契。老会计上个月退休前塞给我本手写笔记,最后一页特意标红:"凭证编码别学年轻人写1,要写壹"。当时笑她古板,现在看着工作群满屏的1,突然懂那份较真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