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由于此前美国国会未能完成2026财年拨款立法,也未通过“延续决议”为政府提供临时拨款,美国联邦政府陷入六年来首次、史上第11次“停摆”状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联邦政府“停摆”不同以往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多源于两党及总统之间的政策分歧,有关方通常进行“深夜谈判”谋求妥协。而当前美国两党的矛盾已超越政策分歧走向政治对抗。
医保福利支出是这次两党争执的核心焦点之一。民主党主张对即将于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补贴延期,但共和党明确反对。民主党还面临内部进步派的巨大压力,后者要求强力阻击特朗普政府的“倒行逆施”,即使政府“停摆”也在所不惜。共和党则希望将政府“停摆”的责任全部甩给民主党。特朗普政府极尽丑化国会民主党领袖,指责民主党和“激进左翼势力”是导致政府“停摆”的罪魁祸首。
特朗普政府扣押国会拨款是两党谈判的主要障碍,此举停滞了双方就预算问题讨价还价的传统机制。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已于9月19日通过了有关拨款法案,目前主要“战场”在参议院。由于参议院审议此类法案需要60票才能通过,而共和党只有53个席位,因此,需要通过谈判争取民主党的支持。以往两党正是在此环节借机达成妥协方案。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扣押和撤销涉及外援、公共广播等国会已批准款项的行为,违反了2024年两党达成的拨款协议。民主党人因此对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丧失了基本信任,认为与之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可能在随后被推翻,因此没有意愿进行谈判。
以往联邦政府“停摆”后,两党中总有一方倾向于让政府尽快重新“开门”。然而,而本次双方似乎都不着急,均有意借政府“停摆”牟利。10月8日,国会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宣称,随着联邦政府持续“停摆”,民主党的处境一天天在变好。共和党则借此推进自身政治议程。白宫已冻结民主党主政州市涉及基建、气候等至少280亿美元资金。两党目前的状态是“没有谈判,只有相互否决”。截至10月9日,参议院已连续七次否决两党分别提出的拨款法案。
特朗普或借机对联邦行政机构“大清洗”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付舒的研究,美国近300万联邦公职人员中99%是“职业官僚”,且绝大多数是偏向民主党的自由派。10月2日,特朗普宣称联邦政府“停摆”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机遇”,将考虑裁撤“民主党人的机构”。9日,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再次宣称,将对“民主党人的项目”进行永久性削减。联邦政府“停摆”前后,美国副总统万斯、国会众议长约翰逊和白宫有关官员多次表示可能进行裁员。从特朗普在第二任期通过“政府效率部”推行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做法来看,不排除他借政府“停摆”进一步推动“精兵简政”的可能性。
早在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提出将继续抽干“华盛顿沼泽”、打击“深层国家”。其可能采取的举措包括在联邦政府内重新设立F类职位,即将部分雇员由相对稳定的职业公务员转为可随时任免的政府任命或自由雇佣人员;撤销联邦教育部及司法部、国防部、能源部等部门有关内设机构;将部分政府部门移出首都华盛顿。特朗普政府可能将本次政府“停摆”视为落实上述举措的契机。
本次联邦政府“停摆”前,一份被泄露的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备忘录草案显示,特朗普政府要求各部门借机考虑对不符合“优先事项”的联邦项目进行裁员。该局局长罗素•沃特是处理本次联邦政府“停摆”事件的关键人物。作为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2025项目”的主要设计师,沃特是该项目“总统办事机构”一章的作者。他的核心观点是,总统应对联邦政府及其经费享有更大控制权,应拆解掉具有“觉醒倾向”和被武器化的联邦行政机构,应将联邦政府职业公务员转为政府任命官员。因此,沃特很可能推动特朗普政府采取相关行动。
如特朗普果真利用联邦政府“停摆”进行“大清洗”,即便其行动最终受到司法机关的阻止,也将在联邦雇员中间造成“寒蝉效应”,达到对相关机构和雇员“忠诚化改造”的目的。(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金月)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