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秋,上海,风雨将至。徐恩曾刚接到一道命令,头顶是蒋介石和陈立夫,手下的人按着黄第洪给的情报,试图在最繁华的南京路附近,悄无声息地抓到周恩来。黄第洪的名字出现在这份机密文件上,有人问他原本是什么身份?说他是湖南人,黄埔军校一期,不差钱又有关系,可谁能想到他后来转身变了面孔?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黄第洪1902年生在平江,小镇静默,人不声张。1924年他去了讲武学堂,再到黄埔军校。那时进黄埔的不少是野心家,黄第洪倒算的是个中等出色的人。身边左权、陈明仁,后来一个成为少将一个成了军长,两人都没走他这一遭。偏偏中共觉得这人可用就收进党内。周恩来当时在黄埔军校政治部,眼里很快注意到了这位湖南老乡,直言是可塑之才。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东征、北伐,黄第洪都有份。按理说,他有脑子有前途,本该顺着革命的轨道一路向前。但人和时代的关系,谁也说不清。大革命失败,许多人各奔前程。黄第洪被派去莫斯科念书,表面上是暄腾的未来,其实连自己都犹豫过。到了国外,那种安逸生活让他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学习。书读得少了,精力转去享乐上。后来回国,组织还记得他,周总理更没忘,直接交办重任。谁知道,这种信任后来会被狠狠利用?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1930年全国苏维埃代表会议后,周恩来安排黄第洪去苏北、鲁南发动群众。黄第洪表面答应,心里不乐意。他在苏联已习惯了轻松自在,一想到又要下乡下基层搞地下工作,满是抵触。但他没和组织坦白,就这么跑去了上海躲清净。进了姨母家,姨母有钱,人很疼他。再有可爱的表妹陪着,黄第洪日子一度过得风风火火,倒好像什么烦恼都丢了。不过他的问题在于,安逸太久,野心就回来了。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很快,剥不开他的贪心,姨母家的金条竟被他顺手牵羊。姨母气得把他赶了出去。本来想做一个踏实小富翁,转眼又成浪子,没了着落。就是在这死胡同里,黄第洪想着换一条路 —— 卖消息给国民党。很奇怪,他选择的第一个“投名状”居然是周总理。他竟然暗中约见熟人,要求周总理安排回中央机关工作。信送出,他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壮着胆子骗人,还要继续在两边搅浑水。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可周总理收到信,起初是信任占了上风。黄埔师生之谊,政治基础,加上他刚回国,组织安排肯定不能含糊。于是回信约见,没多考虑风险。也是在这段时间,黄第洪“还没下定决心”,他又把自己的苦闷,讲给了蒋介石那边听,说自己在共产党过得不如意。蒋介石本来对于黄埔军校出来的“老革命”格外重视,更关心有无大鱼上钩。

叛徒致信蒋介石出卖周总理,接头特务密报周总理,总理:秘密处决

蒋介石把黄的材料转给陈立夫,陈立夫再转给中统特务徐恩曾。徐恩曾一听有“周恩来约会信息”,哪里还肯耽搁,赶紧安排杨登瀛去南京路邮局见黄第洪。结果,前后三次接头,黄第洪大多时候不出现,只放人空等。直到第三次,见面才算成了。杨登瀛问黄第洪怎么证明自己是真心来投,黄第洪胆大包天地把他跟周的联系及信件时间一一交代,说下次还能拿来更有力的证据信。

但他哪里知道,这世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一边是国民党安插的特务组,另一边共党的特工系统已经打入敌阵。杨登瀛原本是中统特派员,其实早被共产党陈赓策反,成了地下红色力量的成员。杨登瀛拿到消息,第一时间反向通知组织,保周恩来安全为第一。陈赓和钱壮飞等情报高手一一串联,迅速核实黄第洪的叛变事实,同时掌握了他给蒋介石的密信。周总理读信时手在发抖,难以掩饰内心复杂。

情报链极短,决断极快。周总理没选择直接回避,而是反过来制定计划,约好时间、地点,将计就计待黄第洪落网。中央特科的红队成员被安排在约定地点潜伏,表面一切照旧。至于黄第洪,他如期赶往城隍庙西街口,穿着体面,想象着“新生活”马上要来了。才刚站定,三颗子弹划破空气,一切结束,他死得稀里糊涂。而此时,众多特务、警探,还忍不住纳闷“怎么消息会跑漏?”徐恩曾亲自来上海,几天都查不到头绪。

国共情报系统的较量,绝不只是简单的你死我活。杨登瀛表面仍是中统骨干,暗地已成“鲍君甫”——身份复杂,处境危险。陈赓很警觉,传达周恩来的用意,特科不得手软。黄第洪失败于自以为是,也错在太相信自己的小聪明。有人觉得,黄第洪本不该死得那么惨,毕竟曾是革命一员?其实,人生也没有如果。他背信弃义,玩火自焚。这样的人哪怕活下来,也不是当年的黄第洪。

至于上海地下党,经过这场撮合,安全了不少。徐恩曾疑心病更大,对身边上下开始怀疑。没人解释得清楚,共产党怎么总能抢先一步,但风声越紧,越是锻炼了情报线的敏锐,特工们游走在黑暗里,每一个选择都有代价。

许多年过去,故事越来越难分真假。有一次有人问起这个细节,总怀疑是后来刻意渲染,其实也没必要。信件、名单、交待人的证词——权威史料多的是。哪怕今人看,都还会困惑,为什么周总理能忍住情感做下必需决断?但历史不会给谁太多机会,多一次心软就少了几分保证。黄第洪不是唯一走到这一步的人,却在当时把自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

前后看似矛盾的地方,是不是也有可能,黄第洪只是单纯想回到一个简单生活?有人却讲,他投敌的念头早就在回国时生了根。从某个角度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背负理想。时代巨变下,一点疏忽就变成无法转身的深渊。也有人觉得他倒霉,碰上了杨登瀛这么个“内鬼”。可如果黄第洪顺利得逞,后果不敢想。

上海城,自始至终都藏着太多双看不见的眼睛。地下党人、潜伏者、叛徒、怀疑论者,冰火两重天。搅在故事里的人没有完美选择,现实总比戏剧复杂得多。有时陈赓事后谈起“中央特科”,避而不谈细节,只是一句话,“所有人都记得谁曾帮过我们。”

都说真相藏不住,其实有的真相永远只属于当事人。

复杂、混乱、顺境背后的阴暗角落,上海的街道还是车水马龙。历史并不能原谅谁,但人还是要继续往前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