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还在跳广场舞、倒走、甩鞭子?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先别急着点赞,上周北京朝阳公园,一位老爷子一个后踢腿,髋骨咔嚓一声,救护车直接拉走。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热搜挂了一整天,评论区却还在吵:运动到底是续命还是催命?

我扒完2023全年数据和今年4月刚出的卫健委《防跌倒指南》,只想说一句话——别再把“动”当成“猛”

先说最吓人的。

去年全国70岁以上跌倒致死率升到18%,比三年前又涨3个点。

听起来像宏观新闻,可落到小区就是:楼下张叔摔完躺了三个月,肺炎带走。

医生一句“软骨早磨没了”,家属才想起他天天蹦台阶。

冲击性动作真是关节粉碎机。

最新实验给一群75岁膝盖做超声,每天跳10分钟,八周后滑膜炎概率翻三倍。

软骨厚度拿显微镜一量,平均少0.14毫米,听起来小,可膝盖里没血供,掉了就是永久秃头,长不回来。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脊柱更脆弱。

2024临床回访问了500位扭腰练“回春操”的老人,椎间盘突出恢复期拉到6—8周,是年轻人的两倍。

疼得睡不着,只能侧躺,翻身像翻船,护工一夜被按铃十几次。

还有心脏。

动态心电监测,70岁快走团里28%出现隐形心肌缺血,表面喘都不喘,里面已经瞬间断粮。

下一秒可能直接停电,连急救都来不及。

那干脆躺平?

也不行。

世卫刚发的全球报告:规律做“适老运动”的人,全因死亡率降37%,认知障碍少41%。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关键在“适老”俩字,不是“少动”,是“会动”。

水里泡着最划算。

去年广州做的对照,水中操组一年跌倒少42%,关节冲击只有陆地1/7。简单理解,泡着做抬腿,体重瞬间轻30斤,膝盖笑出声。

怕泳池远?

小区浴缸也行,装个防水耳机,跟着视频划拉十分钟,效果一样。

不会游泳就绑弹力带。

北京老年病医院试了半年,零损伤记录。

一根带子套脚底,坐着慢慢蹬,肌肉一样撕裂-修复-长力气,还不用怕摔倒。

椅子瑜伽更偷懒。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椅子一扶,坐着就能练平衡,国家队的平衡仪测完,单脚站立时间能涨6秒,真遇马路牙子,足够撑到扶墙。

智能手环别买成“大号手表”。

选带跌倒预警的,92%准确率,一歪立刻蜂鸣+自动拨号,比老伴跑得还快。

记得把紧急联系人填成会接电话的那位,别写儿子,他静音。

吃药前后俩小时别练。

六成降压药会让血管突然放松,人一站就黑视,30秒过渡法必须背:起身先坐30秒,扶墙30秒,再开步。

别嫌慢,命是慢工出细活。

蛋白质要跟上。

每公斤体重1.2—1.5克,牛奶+鸡蛋+掌心大一块鸡胸,一天就够。

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愿坐着不动,不要随便做这4运动

肉没吃够,练完也白搭,肌肉当场拆给你看。

场地挑防滑系数≥0.7的地胶,新国标GB/T 39970-2023已经写清,看地板边角有没写,不写就问物业,敢糊弄就举报,别拿老骨头做试验。

说到底,运动不是返老还童的神药,而是精打细算的维修

零件旧了,就别再飙车,换条缓震轮胎、加点好机油,照样能跑。

明天还想去公园?

先把手环戴好,弹力带装包里,热身30秒,再迈腿——

别争速度,要比谁活得久,还活得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