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评卢浮宫失窃珠宝成电商同款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文/王晶
当地时间10月19日,卢浮宫博物馆遭遇盗抢,8件珠宝被盗。其中,欧仁妮皇后的大襟花胸针因为造型非常别致美观,引起了不少网友讨论。目前,国内电商平台已经上架了该胸针的同款,售价在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复刻了欧仁妮皇后的大襟花胸针的基本造型,以水钻为主要材质,商家介绍称其为预售款,将在15天内发货。(10月22日《扬子晚报》)
文物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其外观造型。这枚胸针镶嵌2438颗明亮式切割钻石,于1855年设计制作,历经拍卖流转,最终被卢浮宫购藏,每一道工艺、每一次易主都是历史的注脚。
而电商平台的复刻品,以水钻替代真钻,以流水线生产消解手工温度,剥离了文物背后的历史厚重与艺术价值,将其异化为单纯的“网红款”符号。这种对文化遗产的浅表化消费,本质是流量驱动下的功利性狂欢,缺乏对文物价值的基本敬畏。
商家以“卢浮宫被盗珠宝同款”为营销卖点,在盗窃事件的社会关注度中借机牟利,这种将负面事件进行商业化的操作,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更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严肃性认知。优秀文化值得全人类传承与尊敬,而非在流量狂欢中被剥离价值、沦为牟利工具。
在消费主义与流量经济深度渗透的当下,我们需要厘清商业创新与文化敬畏的边界。电商复刻产品本无可厚非,但以文化遗产的失窃事件为营销噱头,以消解其历史价值为代价,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既缺乏对文化的基本尊重,也背离了商业伦理的底线。
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商业保持应有的敬畏。与其追逐“失窃同款”的流量噱头,不如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工艺价值,通过合法合规的文化IP合作、创意衍生,在尊重遗产本真的基础上实现商业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唯有如此,才能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真正焕发生机,而非沦为流量狂欢下的“快消品”,让文化敬畏在流量的浪潮中稳稳扎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