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锐

西班牙近日宣布将对以色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向国际社会再次表明该国希望尽快“阻止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行为”的坚定立场。

这并非西班牙的突然行动,而是自2023年10月本轮加沙地区冲突爆发以来,该国持续调整中东政策的阶段性结果。在冲突初期,西班牙是最早公开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展开军事行动的欧盟成员国之一,并率先实施对以色列的临时武器禁运。桑切斯首相多次呼吁欧盟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引发西以两国间严重的外交摩擦。2024年5月,西班牙协调爱尔兰和挪威,三国同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将西方国家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行动带入新阶段。2025年,西班牙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以批评,由执政伙伴“联合左翼平台”(SUMAR)提出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多项制裁提案,预计“全面武器禁运”法令将在西班牙国会批准后付诸实施,成为欧洲国家对以施压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从政治表态到法律落实,西班牙升级对以色列的制裁,反映出该国左翼执政团队对国际法的公开承诺和对人道主义的天然关切,其内外部考量与博弈亦不容忽视。在当今欧洲政治格局中,桑切斯政府坚持进步主义、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外交,使其在欧洲左翼中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

西班牙政府为“全面武器禁运”确立了四项核心禁令。其中一项豁免条款允许政府在“涉及国家利益”的特殊情况下做出例外处理,如北约军事合作、既有装备的维护等。左翼执政伙伴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反对任何例外操作损害“全面禁运”的执行。极右政党呼声党则以侵犯以色列自卫权为由完全反对实施禁运制裁。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西班牙本土设有罗塔和莫龙两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被排除在禁运范围之外。运往以色列的相关武器装备仍可能在西班牙实现间接过境。“全面禁运”的政策宣示与“国家利益”的法律豁免、对美安全依赖的现实困境并存,表明西班牙要升级对以色列的制裁,面临诸多复杂性和局限性。

桑切斯指出,此举彰显西班牙“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呼吁欧盟采取集体制裁,该国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还批评欧洲在加沙问题上“行动太少,为时已晚”。外界纷纷猜测是否会出现更多国家效法西班牙。如果欧盟在武器禁运议程上推进成员国的一致行动,将使西班牙此举成为欧洲对以政策的分水岭。

截至目前,欧盟内部就对以色列实施全面制裁达成共识距离甚远。尽管欧洲各国均对加沙冲突及其引发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表示强烈担忧,但在行动上却乏善可陈,更遑论在欧盟层面形成统一的强硬立场了。欧盟现行对外政策的决策机制要求遵循全体一致原则,许多成员国与以色列保持着深度军事合作关系,因此,欧盟短期内难以在对以制裁问题上达成强有力的集体行动决定。西班牙的行动实际上暴露了欧盟在地缘政治议题上的深层裂痕。该国副首相迪亚斯近日公开表达的质疑颇具代表性:“国际法是否存在双重标准,(欧洲)为何对俄罗斯采取(制裁)行动却对以色列袖手旁观?”

坦率而言,西班牙对以实施武器禁运的实际军事影响有限。连西班牙政府也承认西以两国武器交易本身规模并不大。此举的主要目的并非军事遏制,而是在外交和道义层面发出明确的政治信号。西班牙的“道义外交”反映了欧洲社会内部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存在广泛不满情绪,这种强烈的社会民意倒逼各国政府反思并采取更加具体、有法律和实际效力的行动阻止以色列,而不仅仅是谴责声明、口头呼吁等软性手段。

因此,尽管在欧盟层面无法达成强有力阻止以色列的集体行动共识,但西班牙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其敢为人先之举为那些对加沙局势不满的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参考,即以行动推动以色列停火,恢复国际公正,这无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示范效应。(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班牙研究中心秘书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