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文件,宣布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其第一句话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件还鼓励台湾同胞参与福建基层治理,这代表,中国已经不再只谈“统一愿景”,而是开始动手,往实际统一的方向推进。就在各界还在猜测这份文件背后的战略意义时,台湾学者邱毅发声了。
主权没得商量
邱毅方案的逻辑起点,异常清晰:国家安全与主权的完整性,高于一切。在他看来,统一后如果在国防和外交这两个领域,给台湾留下任何形式的自治空间,都无异于埋下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更是为外部势力的干预敞开了后门。
他认为,统一台湾的首要战略价值,绝不仅仅是完成版图的统一,更是要彻底突破外部势力精心构建的封锁线,将国家的战略防御前沿,直接推向广阔的太平洋。中央若不能直接管辖台湾的防务,那么核潜艇等战略力量的活动空间就无从谈起,这个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国防,是主权的最高体现,不容分割。邱毅直言,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种军事声音,两个指挥系统。他甚至回溯历史,指出当年与蒋介石谈判时,外交权力都未曾让步,如今两岸实力对比早已天翻地覆,更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至于台湾现有的军队,邱毅的评价更是毫不客气。他批评志愿役士兵战斗力低下,福利待遇却不菲,内部管理松散,极易被情报部门渗透。这样的武装力量,如果保留下来,非但不是资产,反而会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
他设想的未来,是将台军中尚有战斗力的单位,重组为模拟美军的“蓝军”,成为解放军演练的专业陪练。其余人员,则可以转向后勤保障或直接转入民用领域。至于叶剑英当年提出的允许台湾保留军队的“九点方针”,在邱毅看来,早已是时过境迁的历史文件,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
同样,外交权也必须完全由中央收回。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外交声音,这是国际通行的准则。邱毅认为,彻底终结台湾当局无效的“金钱外交”刻不容缓,他以台湾曾承诺援助巴拉圭却迟迟未能兑现为例,说明这种外交模式的荒诞与不可持续。
在蔡英文任内,已有9个国家与台湾“断交”,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中国特别行政区”的名义,参与那些非政治性的国际经济、文化或卫生组织,但这与拥有独立的外交主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笔杆子比枪杆子更狠
如果说国防与外交是维护统一的“硬边界”,那么教育,在邱毅看来,就是一场决定统一能否长治久安的终极战场。他认为,这比军事和外交问题更为深刻,也更具决定性。
香港的教训,是邱毅反复强调的前车之鉴。他尖锐地指出,香港回归后,因为教育权未能真正收归中央指导,导致反华势力得以渗透校园,长期荼毒年轻一代,最终酿成了社会动乱。这个代价沉重的覆辙,台湾绝不能再重蹈一遍。
他详细诊断了台湾教育体系中的“去中国化”病灶。比如,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这样重要的中国近代史内容,篇幅从六千多字被删减到仅剩三百余字,几乎被一笔带过。历史课程的视角,也被刻意从“中国史”转向了所谓的“东亚史”,企图从根本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连结。
更甚者,教材中还存在着“美化”日本殖民统治、污蔑大陆的内容。这一切,在邱毅看来,都是系统性的“精神毒害”,其目的就是为了从根子上刨掉台湾年轻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因此,他主张统一后的教育体系必须由中央进行指导,进行一场根本性的纠偏。这不是简单的课程修改,而是一项旨在重塑身份认同的“重塑工程”。通过统一的课程体系,系统性地重建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邱毅也承认,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努力的“百年树人”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于实现真正的“完全统一”和确保未来长治久安而言,这是不可或缺,也无法回避的一步。
一句话炸出百家愁
邱毅这套“三权统管”的方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它将大陆“融合发展”文件中相对模糊的善意,瞬间具象化为一套清晰、强硬但又极具争议的治理模式,从而彻底激化了台湾内部不同群体对未来的想象与辩论。
这套方案,让不同的人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来。那些在福建有业务的台湾商人,或许还在为融合文件带来的商业红利而兴奋。但许多台湾的年轻人,却因为邱毅的教育方案,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学术环境和思想自由,产生了具体而真实的担忧。
台湾政坛的反应更是泾渭分明,光谱被瞬间撕裂。民进党立刻抓住机会,将其痛斥为赤裸裸的“吞并阴谋”,指责邱毅是“卖台”,是在破坏台湾的民主自由。而国民党内部则显得摇摆不定,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和动摇之中。像马英九等人呼吁两岸和谈、提议新加坡作为调解方的温和声音,在邱毅这种划定底线的强硬论述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邱毅的方案,甚至也迫使岛内的统派进行反思。他们不得不从过去那种幻想保留高度自治的模糊状态中走出来,开始思考更具操作性、更现实的统一后治理细节。
可以说,无论外界接受与否,邱毅的这番言论,客观上已经为未来的两岸谈判,设定了一个极其强硬的参照点。它宣告了,任何关于统一的方案,都必须首先正面回应国防、外交、教育这三个核心问题,再无模糊处理的空间。岛内舆论也因此出现微妙变化,在文件发布和相关讨论发酵后,支持统一的声音竟出现了些许增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