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面楚歌”当成项羽兵败的背景音乐,那是司马迁最成功的一次气氛烘托。可你把时间表掰开了一看就会发现,真正把西楚这艘大船压垮的,是前后四次来自“自己人”的背刺,每一次都精准地砍在项羽的补给线、情报网、还有信任链上,最后才让韩信的十面埋伏有了收网的机会。没有这四个人递刀子,刘邦再会唱楚地的民歌,也哄不散项羽手底下那五万精锐。


打败项羽的不是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而是这4个人的背叛


第一次背叛,发生在彭城大战的前一晚,主角是九江王英布。英布是项羽亲手封的十八路诸侯里头一个,地盘横跨今天的安徽、江西两省,手里头攥着整整三万楼船兵。汉二年四月,刘邦带着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偷袭彭城,项羽那会儿还在齐国平叛,第一反应就是“飞马传书叫英布来”,英布却说自己病了不来,就派了四千老弱病残来应付差事,理由是“南方湿热,兵士们好多都病了”。

真正的原因是他舍不得刚到手的王位,不想再给项羽当炮灰。项羽在齐国收到回信,气得把竹简都扔进了火盆里,却不得不自己带着三万骑兵回去救场,结果虽然在彭城把刘邦打得大败,却错过了把汉军一网打尽的机会。英布这一“病”,让刘邦跑回了荥阳,楚汉战争从此就进入了拉锯战。一年后,刘邦派随何去九江,就带了二十个敢死队员,当面问英布,“大王您说病了,是想跟楚国一块儿完蛋吗”。英布半天没说话,站起来敬了杯酒,三天后就秘密跟汉军结了盟。九江一丢,楚国那半边身子就光着了,粮道从彭城到成皋,得多绕三百里地


打败项羽的不是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而是这4个人的背叛


第二次背叛,来自项羽的本家。项襄,项襄是项羽的远房族叔,封地在定陶,管着楚军的粮库。汉二年八月,韩信、灌婴偷袭定陶,项襄打败了,干脆就投降了,把城里头二十万石存粮、三千辆辎重车全都送给了汉军。项羽收到急报,第一反应不是“救粮”,是“杀内奸”。他派使者连夜赶到定陶,想用“商量事”的名义把项襄叫回来,就地正法。结果使者被灌婴给截了,人头挂在了定陶的西门上,项襄索性公开打了旗号,改姓“刘”,被刘邦封了桃侯。楚军前线因此断了半个月的粮,兵士们一天就喝两顿稀粥,彭越趁机在梁地骚扰粮道,项羽被迫带兵回去,成皋的防线出现了第一次大裂缝。


打败项羽的不是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而是这4个人的背叛


第三次背叛,是楚军情报系统的总崩溃,导火索是陈公和吕马童。吕马童是项羽的“故人”,《史记》里头就是这么写的,俩人早年在吴中一块儿起兵,跟亲兄弟似的,后来吕马童当了楚军的斥候校尉,专门负责前线侦查。汉四年十月,刘邦跟项羽在广武山对峙,吕马童却带着五百个斥候集体投降,把楚军夜里头的口令、暗号、营地分布,一锅端给了汉军

第二天夜里,汉军就摸到了楚军的后营,一把火烧了三万石粮草,项羽气得不行,下令搜捕“内鬼”,可已经晚了,吕马童已经改姓“刘”,被刘邦封了中郎将。更要命的是,吕马童的叛逃引发了连锁反应,陈公也开城投降,楚军东边的大门敞开了,韩信才能从齐地南下,完成了对彭城的战略包围。项羽被迫跟刘邦签了“鸿沟和议”,以鸿沟为界,东边归彭城,西边归汉中,表面上看是平分天下,其实是楚军被迫后撤,汉军拿到了战略纵深。


打败项羽的不是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而是这4个人的背叛


第四次背叛,也是最要命的一击,来自垓下之战前的周殷。周殷是楚军的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总参谋长,驻守在寿春,管着后方十万兵、四十万石军粮。汉五年十二月,刘邦派刘贾、英布偷偷潜入寿春,就带了两千金和一封空白的诏书,承诺“封万户,赐丹书铁券”。周殷没立刻答应,而是先“校粮”,清点库存,发现楚军的粮草只够吃半个月,而韩信、彭越、英布、刘邦四路大军已经完成了合围。

三天后,周殷开城投降,把寿春的兵符、粮册一股脑儿全给了汉军,还反手一刀,带着兵往北上,在垓下外头挖了道长沟,把项羽往南跑的路给彻底堵死了。垓下之战,楚军被围了好几层,四面楚歌一响,项羽才头一回意识到,自己不是被汉军打败的,是被“自己人”给卖光了。他在乌江边上对吕马童说的最后一句话,“要不是你们这些人,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步”,这不是怨恨,是认账,认这四记背刺的账。

打败项羽的不是什么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而是这4个人的背叛

没有英布装病,刘邦早就在彭城被灭了,没有项襄献粮,楚军不会在成皋断炊,没有吕马童送情报,韩信没法完成战略包围,没有周殷倒戈,项羽至少能退回江东,重整旗鼓。四次背叛,一环扣一环,把西楚的补给、情报、后方、退路一个一个全给斩断了,才让“四面楚歌”有了传唱的机会。项羽败得不窝囊,是败得清醒,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人一个个递刀子,自个儿却来不及拔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