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当10月13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抛出“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言论时,华尔街交易员们早已心照不宣。
这番安抚性表态与此前对华强硬言论形成剧烈反差,而美国资本市场也随之在暴跌与暴涨间完成又一次轮回。
这种被市场戏称为“特朗普交易”的操纵模式已反复上演多次,其本质是利用权力杠杆制造市场波动,让特朗普家族及关联者从普通投资者的恐慌与贪婪中牟取暴利。
“特朗普交易”的核心逻辑从未改变:以政策言论制造市场焦虑引发暴跌,关联方提前做空获利;
再以态度转向释放利好推动暴涨,同步完成平仓与做多收割。这种精准卡点的操作在2025年4月已上演过典型一幕。
当月2日,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最低10%的基准关税,引发美股持续暴跌,东南亚市场更遭重创,泰国等国因被加征36%关税,泰铢兑美元单日下跌近0.8%。
而在9日宣布暂停该政策前4小时,他在“真实社交”平台发帖高呼“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其持股53%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股价当日暴涨22.67%,远超大盘涨幅,其个人财富单日激增4.15亿美元。
进入10月,这套“组合拳”再度精准出击。
10月10日,特朗普突然发布对华强硬言论,声称将大幅提高关税并实施软件出口管制,美股瞬间由涨转跌,三大指数全线重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1.9%,标普500指数跌2.7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更是高达3.56%。
科技股与中概股成为重灾区,特斯拉跌5.06%,蔚来跌超10%,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暴跌6.10%,加密货币市场更遭遇血洗,比特币一度跌超13%,多单爆仓金额达46.54亿美元。
市场恐慌指标——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飙升32%,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同步上涨,完美契合“先砸盘再抄底”的操纵路径。
追溯过往,此类操纵并非偶然。
特朗普深谙“言论即武器”的道理,其社交媒体账号早已成为影响市场的“政策风向标”。每次关税政策摇摆、制裁威胁或贸易谈判表态,都精准踩在市场敏感点上。
2025年4月的关税闹剧并非孤例,此前多次贸易政策反复中,均出现特朗普关联方交易时间与政策发布高度重合的现象,引发“谁在做空市场,从美国人民的痛苦中获利”的广泛质疑。
曾在白宫担任伦理道德事务律师的理查德·佩恩特直言:“他喜欢这个,操控市场,看到这条帖子并且买入的人都发财了”。
“特朗普交易”的轮回往复,早已让市场形成路径依赖。
如今华尔街流传着一条“生存法则”:特朗普引发的暴跌正是买入良机。
这种病态共识的背后,是普通投资者的被动买单。
当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市场恐慌时,缺乏信息优势的中产阶级和退休人员往往被迫割肉离场;
而当利好消息释放推动股价回升时,他们又只能在高位追涨,成为利益链条末端的“接盘侠”。
加州民主党众议员迈克·莱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并按他说的买入,你就赚了;但如果你是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人,你就亏了”。
这种操纵模式得以存续,源于权力与资本的畸形结合。
特朗普的特殊身份使其掌握政策发布的绝对主动权,而“真实社交”平台的“DJT”缩写既代表其本人,又是关联公司股票代码,为其传递交易信号提供了天然载体。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操作已从单一政策延伸至多领域,从对华贸易到东南亚关税,从科技制裁到政府停摆,凡能引发市场波动的议题,都可能成为收割工具。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财政不确定性,正加剧华尔街大幅回调风险。
面对质疑,白宫发言人仅以“维护经济安全”搪塞,却回避了“谁提前知晓政策变化并进行交易”的核心问题。
民主党参议员亚当·希夫已明确表示将致函白宫要求调查,强调公众有知情权。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凯瑟琳·克拉克指出,此类行为本应引发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还有健全的法治体系”。
从4月的关税反转到10月的对华言论摇摆,“特朗普交易”的轮回已清晰揭示其本质: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以权力为筹码、以舆论为工具、以公众利益为代价的资本收割。
当总统言论成为操纵股价的利器,当政策反复成为获利的契机,受损的不仅是普通投资者的财富,更是资本市场的公平根基与政府公信力。
这场游戏或许还会继续,但每一次轮回都在消耗美国市场的信任底色,而信任的崩塌,终将是任何操纵者都无法挽回的代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