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南京照相馆》以情感互触获观众接受
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灯塔专业版实时8月4日数据显示,国产影片《南京照相馆》上映11天,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这样一部话题沉重的电影在暑期档能够迅速吸引到全国观众,并打破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的纪录,“全民打分”达到8.6,让人对今年的电影市场有了更多期待。
面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材料的时候,不同的创作者在表述这件极具创伤性的历史事件时,他们的主题呈现和创作者叙述角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大多根据真实的人物原型来塑造,很多电影场景、画面都是根据珍贵的历史照片还原而来,以增加真实感。《南京照相馆》的人物和故事虽未指定历史原型,但片中涉及的罪证照片,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该片创作者没有把影像表现放在血腥画面的呈现上,而从一间照相馆的故事切入,以7个生活在南京城的普通百姓的视角展开,他们中有邮差(刘昊然饰)、演员(高叶饰)、巡察(周游饰)、照相馆老板(王骁饰)一家。这群人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血肉之躯、平凡普通,当面对亲手洗出的罪证,面对日军的残酷暴行和同胞的惨痛遭遇,他们做出了每个中国人都会的选择。如何协力把这些底片藏起来,如何把犯罪证据传出去,成为该片主要叙事结构,整个故事以小人物的角度映射时代大背景,扣人心弦。
《南京照相馆》中虽然有历史课本上的“百人斩”“血染长江”等真实的暴行场景,但创作者将电影的叙事动力更多诉诸于对“不可见的民族精神”的视觉化构建,对血腥画面拍摄得很克制,很好地平衡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其情节结构、镜头调度与角色塑造更偏向于集体情绪的激发,镜头记录真实场景与人物状态,但其剪辑节奏、叙事走向大多时候围绕“牺牲拯救”与“生命救赎”构建起情感高潮,让观众凭借对这段历史的共鸣和思考,最终达成一种“集体记忆”的精神认同。
从电影层面而言,银幕内外情感的共振的确反映了,不论何时,电影都不是依靠条分缕析地说教,而是通过情感互触的方式获得观众的接受,情的力量影响着银幕叙事与现实生活的互构。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提战争或者“大屠杀”,绝不止于对历史的缅怀,而是通过对于苦难的描述反思战争、反思人性,不论作为创作者的年轻一代,还是作为观看者的年轻一代,都能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正确面对苦难,重拾时代责任。(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践中心教师)
谢 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