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线路越织越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人才资源共育共享、产业上下游协同成链……记者近日在长三角走访调研,在交通线、数据网、共育圈、产业链中,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共享发展的新活力。

  这是2024年3月20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黄千高速公路。

  每天早上,不少苏州市民会在地铁11号线花桥站换乘去往上海的轨道交通11号线,用一张地铁票无缝连接“双城生活”。

img src="">
  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2023年6月24日摄)。

  一轮安检、一码联乘……轨道交通“一码通行”实施五年多来,已实现长三角10个城市扫码便捷通行,“跨省通勤”“无感换乘”成为可能,长三角居民的消费半径进一步扩大。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2cf39c6b888f8251.jpg">
  滁宁城际铁路列车驶过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境内(2023年6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3、4号主墩承台正在进行第二次浇筑作业。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9b65be57f736571a.jpg">
  2024年3月27日,在江苏启东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江面施工现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控制性节点工程——崇启公铁长江大桥3、4号主墩承台首次浇筑完成。

  打通“关键节点”、区域“跨界无感”,基础设施共享让长三角的旅客出行更顺畅,长三角城市之间也越来越“近”。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2023年长三角铁路年发送旅客8.08亿人次。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4080d356fa6095a8.jpg">
  2月7日,旅客走进上海虹桥站站台准备乘车。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浙江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学生张育菁家在江苏吴江。过去这几年,没有特殊情况,她每周都会坐跨省公交回家,非常方便。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b40b3d6ee3c62843.jpg">

  2020年,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实现了跨省域中职招生和跨省域中高职贯通培养。示范区制度创新释放出的红利给学校带来新活力。示范区便利的交通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跨省求学”不再是难事。

  教育资源融通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立了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圈”。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局长俞娟表示,近3年来,嘉善、青浦、吴江7所中职学校推出了中高职一体化优势专业近88个,跨省招生人数超过1000余个。“一体化招生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实现了中职人才最大化资源共享。”她说。

rc="http://p9.img.360kuai.com/t01ee019798135a0fea.jpg">

  

c="">
  2024年3月14日,杭州人才市场举办杭州市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近日,安徽铜陵市民何建国来到当地公安局窗口,为儿子办理首次申领身份证业务。何建国的儿子出生在2012年,户籍在浙江温州,目前一家人在铜陵生活。由于以前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工作日到户籍所在地办理,这件事就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安徽省铜陵市民何建国说,“异地申领身份证‘一网通办’业务,周末也可以办。十来分钟填个表,就把它办好了。速度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特别快。如果要像以前要去原籍办理的话,我可能来回路上就要两天时间。”

="http://p9.img.360kuai.com/t019904d2c7e17f384e.jpg">

  截至目前,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开通跨省通办服务应用173项,推进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长三角各类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94亿条。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姜宁介绍,长三角民生服务的一体化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长三角经济社会活动的进一步地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http://p9.img.360kuai.com/t013a436510f5bfda59.jpg">
  2023年5月12日,市民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网通办”业务区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汽车业,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之一。全国四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自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独具特色的“4小时产业圈”。

http://p9.img.360kuai.com/t01391ff0a1165e7ca7.jpg">
  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车间,机械手臂在进行焊接作业(2024年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钇威科技董事长夏顺礼表示,现在,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生产,都可以在4小时车程的长三角地区内完成。“以我们江汽集团江淮钇威品牌为例,我们在安徽合肥完成新能源车的设计和生产制造,在上海进行智能驾驶的开发与验证,在浙江进行智能座舱的开发与生产,在江苏出海走向国际。”夏顺礼说。

ttps://v.xinhua-news.com/static/view?dest=mYMDEkJnhoczkyISstMTcxMzY2NzIwMzE4NC0vc3RvcmVfYXR0YWNobWVudC94Y2JhdHRhY2hmaWxlL2RzcGRhdGEvMjAyNC8wNC8yMS9YeGpmY2VDMDA3MDI2XzIwMjQwNDIxX0NCTUZOMEEwMTIuZ2Ctlm">

  交通线、数据网、共育圈、产业链……长三角“攥指成拳”,发展合力不断提升。从全方位资源共享到立体式人才共育,再到多元化活动共联,占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地区,如今正处处回荡着高质量发展的“共享”圆舞曲。

tps://v.xinhua-news.com/static/view?dest=sYMDEkJnhoczkyISstMTcxMzY2NzIwMzE4NC0vc3RvcmVfYXR0YWNobWVudC94Y2JhdHRhY2hmaWxlL2RzcGRhdGEvMjAyNC8wNC8yMS9YeGpmY2VDMDA3MDI2XzIwMjQwNDIxX0NCTUZOMEEwMTMuSlhxBH">
  安徽省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24年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家乐 摄)

记者:张梦洁、金剑、屈彦

陈思、史依灵、有之炘

王怿文、李涛、宋立峰

毛俊、孙青、窦易欣(实习)

报道员:王康、王齐璟、周全

编辑:吴炜玲、何莉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