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29日电 (周奕航 薛宇飞)“过去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的状态是‘跟随’,利用成本更低,熟练度更高的优势来占领市场。但是如今的趋势是要求我们产出新的生产力,我们要从跟随者变成领导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胡时伟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

  各行业场景带动人工智能发展

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胡时伟。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在胡时伟看来,当前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企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在数据时代,科技公司的劳动者关注的是怎么加快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系统稳定性,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知道操作这些数据后会产生效果。而人工智能公司的劳动资料已经变成算力和算法。

  他称,人工智能公司的劳动对象现在是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从中找出规律。在过去,也会对数据资产进行处理,但与当前已经有很大不同。

  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对此,胡时伟表示,“人工智能+”一定要深入到各行各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产力。以往通常是哪些领域里有“钉子”,大家就带着AI这把“锤子”砸哪些领域,但未来许多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都会出现“钉子”,反过来拉动“锤子”,也就是拉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AI技术突破情况来看,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钉子’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场景成为驱动方式,再带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与以前手里只有几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再将这几种技术用在千行百业是不一样的。”胡时伟补充道。

  至于未来应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胡时伟认为,首先要在技术上有开放性,就是不急于去回答一个问题,而是用统一理论去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

  他表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追求的是模型的存在,但从产业角度讲,永远会追求在当下具备实际意义的东西。“因此,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要并驾齐驱地发展,也就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但并非将这两件事情完全绑在一起。我们需要的是弹簧,而不是钢筋。”胡时伟称。

  “发现新问题,是一种AI素养”

  胡时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采纳和运用,要更多地注重研发投入,从研发中找增长、找增量。同时,也不是漫无目的地研发,而是研发出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达成高质量发展目标,所以企业要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驱动者。

  当谈到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是否会替代部分岗位的话题时,胡时伟称:“我们要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不是人工智能替代岗位,而是本身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新旧迭代所产生的,可以理解为劳动者技能的升级。”

  除此之外,他表示,新质生产力需要的劳动者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比较稀缺。从求职者角度看,需要去提升对新的劳动资料的掌握能力,也就是说要会用AI,要会操作数据,用数据产生价值。

  “识别新钉子,去发现新问题,是一种AI素养。”胡时伟称,未来也会出现很多新机会,产生许多新岗位。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