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保租房是我国新形势下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次新探索,也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顶层设计。作为北京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平台,北京保障房中心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造就新业态、新模式,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拿出首都国企的实际行动。
构建下一代居住建筑建造方式
以内、外墙板、楼板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新三板”体系是北京保障房中心从建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领域视角提出的下一代居住建筑建造方式。
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新三板体系以高度集成的部品部件为基础,标准化批量化在工厂加工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采用工厂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目前该体系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上述负责人补充道,“新三板”通过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了住房建筑产品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升级迭代,“新三板”生产模式不仅可以令工程质量更加可靠,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物料浪费,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他表示,“新三板”体系采用了工业化生产方式,提供高品质部品部件,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如集成化的内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
此外,“新三板”体系以高度集成的部品部件为基础,标准化批量化在工厂加工生产,不受天气等其他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成,减少了人力的需求,并且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室内隔墙产品采用装配化施工,施工周期短,与其他建筑材料的隔墙相比,缩短工期60%以上,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上述负责人表示。
另外,“新三板”体系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
“新三板”体系带来的不仅仅是工期、工序、人工的节省,经过计算,建造过程中现场建筑垃圾减少近80%。同时,在建筑拆除和清运阶段,也能大量降低建筑垃圾量和碳排放量。“新三板”体系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降低10%左右,且其可拆装特点,使得日后的改造和升级更加方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后期改造节省大量资金。
据了解,北京保障房中心也在同步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坚持产品理念,突出集成研发,创新开发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及产品,研发高品质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
创新运营模式强化运营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保民生的保障性住房,运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与此同时,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接相关。
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运营是企业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我们作为国有保障性租赁住房机构,应该在坚持持有型不动产的长期经营与发展理念的同时,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强化运营能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作为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收购、运营管理的国有专业平台机构,北京保障房中心致力于在运营管理能力上构建“投资、建设、运营”的管理闭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生产要素的经营管理过程。
“保障房中心所持有的房屋资产,必须满足目标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这是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在确保这一前提下,统筹考虑实物资产的维护和财务收支,统筹组织社区供给,更好地履行企业的职责使命。”上述负责人指出。
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中,“一体化”运营不仅满足居用、商用需求,还承载着文化、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职能,是邻里交往、文化认同与公共精神培育的凝塑器。城市治理功能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空间的整合。因此,“一体化”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城市治理模式。
“我们创新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管一供一保障’,包括‘一体化’管物、‘一体化’管钱、‘一体化’供给和‘一体化’保障。”上述负责人介绍称。
“我们希望‘一体化’运营的发展目标是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搭建保障性住房业务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平台,最终实现保障性住房平台化运营。通过‘一体化’运营,实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空间、技术和管理的整合。”该负责人补充指出。
截至2023年末,北京保障房中心累计完成投资约2000亿元,累计完成融资约1500亿元,目前在管公租房16万余套,在管保租房约1.58万套(间),代持共有产权房政府份额约4.2万套,为近30万首都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改善了居住条件。
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保障房中心将继续发挥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按照“一体化”运营,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贡献首善样本,在新时代首都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力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