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原任红30军政委的李先念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被安排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不过,李先念回来的这个时间段,其实不是太好,也因为受张国焘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导致在职务安排上受了点委屈。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抗战全面爆发后,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

“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129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

尽管红军改编八路军后,部队进行了缩编,以前任军长、师长的,大多数只能出任旅长、副旅长,团长、副团长。

李先念是军政委,但被连降了六级出任营长。

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可李先念却毫无怨言: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就连毛主席也认为分配的不合理,还专门找他谈话,询问他有什么想法,但李先念就只有一句话:

“只要是干革命,当班长、当战士、当伙夫,我也愿意干。我们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牺牲了那么多,我们还有什么值得计较职务高低呢?”

毛主席盛赞李先念,这话讲的很有骨气。

01

李先念并没有到129师任营长,主要源于当时抗战形势的变化。

1938年新四军成立以后,毛主席考虑把李先念调到鄂豫皖去,任高敬亭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这个职务算是个旅级。

高敬亭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李先念同样是,毛主席认为他们是老战友,应该比较好说话。李先念能帮助四支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先念后来并没有南下同高敬亭汇合。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这事儿还同刘少奇有关。

1938年9月29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上批评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主张,同年11月6日并撤销了他长江局书记的职务。

当时,抗战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州、武汉等城市相继沦陷以后,党决心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并向华中发展。

从抗战爆发后,刘少奇出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坚持贯彻中央独立自主的方针,使得华北抗战形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就在六届六中全会后不久,毛主席点名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负责领导华中抗战。

就这样,刘少奇(化名胡服)带着中原局领导班子开赴河南。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华中地区的抗战形势并不容乐观,因为之前王明任长江局书记期间毫无建树,加上新四军那段时间发展也受限(特别是项英反对向华中发展),因此华中的敌后工作并没有得到发展。

考虑到要在敌伪顽三方势力周旋,刘少奇认为,必须要有一个懂军事的干部来支持他工作,在和朱理治商量后,他们认为李先念无疑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就在刘少奇提出这一请求后,毛主席几乎是想都没想答应下来。

193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以及中原局指示,李先念从延安奔赴华中敌后工作,并出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部长。

02

原先的东南分局是受长江局领导的,而主要领导人项英对于新四军的发展也比较保守,受此影响,新四军故而发展较为缓慢。

整整一年,新四军总兵力也不过一两万人,对比组建之初可以说并没有起色,而且还散乱在各地,相比之下华北的八路军一年就发展到了五十万,这其中差距显而易见。

1938年长江局撤销以后,中央另设中原局,领导华中地区的抗战工作,而项英领导的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所以从关系上讲,东南局与中原局没有隶属关系,只是东南局的部分电文需要中原局转接。

刘少奇领导中原局工作后,有意让新四军循序渐进到苏北发展,尽管中央明确支持这一建议,但在项英反对下没有执行。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刘少奇不能不考虑另外的办法。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1939年1月,刘少奇以中原局的名义指示李先念,要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支队160余人南下到鄂豫边发展,并独立自主的开展山地游击战。

当时,刘少奇明确提出要求,要李先念至少扩编5000余人的部队。

尽管任务困难重重,但李先念还是接过了这幅沉重的担子。

对李先念的南下,无论是中央军委还是刘少奇的中原局,都表示了很大的关心,因为李先念此去,既是要在当地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同时又不能过快发展,太吸引敌人的目光。

这种既要又要,也凸显出李先念任务的艰巨性。

李先念南下后,积极在地方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短短半年多时间,鄂中地区的抗日形势就有了好转。

1939年6月,李先念在主持鄂中区党委工作期间,建议正式在当地打出新四军的旗号,并把豫南以及鄂中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该游击支队下辖五个团。

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成立后,李先念积极率部向敌后挺进,使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李先念还积极反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鉴于华中地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毛主席做出决定,撤销豫西、豫南两省委,恢复河南省委,统一领导豫西、豫中、豫西南党的斗争。

与此同时,因为李先念卓有成效的贡献,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也逐渐发展壮大。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同年11月,朱理治在四望山主持召开豫南、鄂中、鄂东、鄂西北党和军队负责人会议,李先念、任质斌也都出席了会议,会上决定,撤销上述区党委,统一成立鄂豫边党委,并将上述各区所属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1940年1月3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湖北京山八字门正式建军,李先念任司令员。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正是国民党当局发动反共高潮的阶段,为此李先念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进行坚决自卫。

毛主席对李先念的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先念纵队反对顽固派对鄂中和鄂东进攻的自卫战争,……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

03

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并取消了东南局,将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为华中局。

新四军重建以后,全军扩编为七个师加一个独立旅,总兵力九万多人。

过去华中地区的部队虽然是以新四军的名义活动,但是没有并入新四军,此次新四军重建,自然就要把这支生力军算上。

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兼师长、政委。

此后面对敌伪顽夹击的态势,李先念多次出击,并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沉稳的打击敌人,保全自身,后来华中局赞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生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1943年1月,李先念又兼任了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

从1944年开始,李先念根据形势,指挥部队积极向南向北发展,打通与各大战略区的联系,虽然未有较大的发展,却扩大了根据地的面积。

至抗战胜利,李先念依靠边区人民支持以及部队的作战,成功在中原地区建立了一个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300多万人的解放区,同时还建成了一支拥有五万余人的正规部队以及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

1945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为了牵制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原军区突围的部队虽然折损较多,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给予很高评价:

“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分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着老解放区作战,并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毛主席安排李先念到新四军,刘少奇突然出手截胡:这个人我有大用

应该指出的是,中原军区的部队虽然撤离,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部队坚持在根据地斗争,李先念虽然人在延安,但仍然负责指挥中原军区在外线作战的各路部队,为反攻中原做了杰出贡献。

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的部队后来并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

1947年5月,李先念以中原局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的身份,指挥十二纵南下支援刘邓大军,并在事后参与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重任。

1948年5月,中央决定重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协助并领导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

李先念做这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刘少奇当年挽留他在华中,是分不开关系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