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俄罗斯,真的是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意思了。乌克兰那边打得胶着,国内经济也不太景气。可要拿当下这乱局,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比一比,你会发现,一些事儿真是历史绕了个圈,换了背景,还在那里上演。只不过,昔日的斯大林,远比现在的普京都要“游刃有余”得多。别的不说,光看朝鲜战争这档子事,有人甚至说,苏联算是偷着乐的赢家。
时间回到1950年。东亚天空刚刚擦亮不久,朝鲜半岛上突如其来的一场内战,把整个世界都搅得天翻地覆。那一年6月的某个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又是一轮争吵。美国耍了个小聪明,趁着苏联代表正生闷气“罢会”,提出了要求北朝鲜停止进攻的决议案。说也奇怪,本来最该出声捣乱的苏联,这节骨眼却“缺了席”——少了这根搅局的大棒,美国人很痛快地拉响了大部队的开关,朝鲜战争就这样一下子烧了起来。
这时候问题来了。说到底,苏联那一票否决权,哪是闹着玩的?社会主义大家长,有那一张王牌,咋就偏偏放水让美国插手?你问老斯大林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他自己也许都得细细琢磨琢磨。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战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最先是靠一纸签在莫斯科饭店桌上的条约搭起来的。你看那名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听起来喜气洋洋,可详细一扒拉,反倒有点像“亲家饭桌上签欠条”——啥中长铁路共管,大连旅顺租借,这账本一笔笔都偏了苏联一点。更要命的是,还顺手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其实国民政府当年也是被两头夹着,能怎么办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盯上这张旧账了。1949岁尾,毛泽东披了件黑呢大衣、带着点少年感的紧张,从北京一路晃到莫斯科。让中国自己的外交史翻开了新篇。但这事儿,斯大林哪能就轻易松口?各种宴会敬酒,嘴里态度热情,谈到条约却排卵汤似的虚虚实实。来回磨了个把月,直到1950年新年过去,有点紧绷的气氛,才松动了一下。毛泽东这边急着要签新约、废掉格格不入的老合同,斯大林则想着能多拖就多拖,说到底苏联还是想把地缘和利益卡在手心里。
说到这里,绕不开那桩“苏联缺席安理会”的原因。说得官方一点,是因为中国代表权问题:苏联希望中国能坐上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自然看不惯还有国民党代表混在那里。于是交叉出了个怪状:苏联以抗议美英不承认新中国为由,干脆一拍桌子走人。可你真信它全出于“兄弟情深”,就太天真了。斯大林算盘拨得飞快——既能给中国送个顺水人情,将来再谈条约有个砝码;又让自己在远东更添点势力。
其实,这种复杂的判断,至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替斯大林洗白说是被动,但也有不少声浪张口就是“大阴谋”:故意缺席、实则放出美国入局,好成全自己坐山观虎斗。什么“连环计”“钓鱼计划”,话说得有板有眼,末了还是绕不开那句“到底是苏联赢了”。
但回头想想,当时斯大林的算盘,是不是也有点玄呢?我们很难确定。只知道那年八月,斯大林确实亲自给哥特瓦尔德发了封“绝密电报”。信里头说得实在:“这样对我们有利吗?当然有。”美国真要下场打仗,搞不好自己虚耗名声和兵力不说,苏联还能趁着个空子巩固欧洲阵脚,拖住一颗西方大钉子,多少喘口气也好。
可世界哪有十拿九稳的博弈。苏联觉得必然能两全其美,未必没高估了自己。你别看苏联地图摊开老大一块儿,港口结冰的问题可是百年老账。旅顺、大连这些“不冻港”,历代沙俄做梦都想攥着。可新中国立起来后,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眼看就要还回来,斯大林一边姨母笑,一边暗暗盘算:“要是真打起来,这港口说不定还能借机会赖下去。”
更远一点看,朝鲜半岛那边的出海口,其实也被苏联盯得发亮。若是南韩挡不住金日成,朝鲜统一成功,南部的不冻港大红包就该落谁家?苏联想得明白。可要是一切顺利,最后没轮到自己插手,那点利益可就飞了。所以斯大林“缺席会议”,实则也是赌一个“乱”,混水里多捞点鱼。
中国这头,才真是骑在墙头难落地。1950年秋天,金日成紧急求援。斯大林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不能眼睁睁看美国稳进东北后花园,又实在不愿自己跟美军对冲——那点二战积蓄捏得多紧都舍不得撒出去。算来算去,还是中国这位“二哥”得出马。
毛泽东其实一点都不糊涂。谁都知道,刚结束打内战,百废待兴,这会儿再打一仗,真要命啊。凌晨,召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一块商量,大家心头都盘着个结:值得吗?能赢吗?可矢志不渝的领袖,脑子里早有一把钢尺——邻家的战火一烧过来,东北就是后院,自古以来便是这样。若是美国真要把朝鲜纳入怀里,鸭绿江水立即变了味,内外忧患立刻成真。
其实拿定主意,也是迫不得已。那时候,哪知美国坦克不是在朝鲜碾过来,也能晃到中国的沈阳、丹东。美军飞机钻进山东上空炸得鸡飞狗跳,湾里的第七舰队一溜烟扎进台湾海峡,把解放台湾的计划卡了脖颈。这种夹击下,光靠条约纸面怎么守得住边疆?毛主席咬着牙得把算盘再打得细又细。
但中国和朝鲜的那点淳朴交情,是外人嘴里讲不清的。不只是共过患难的“同志加兄弟”,还是在抗日战争里,真正一起掏枪拼过命的老战友。很多朝鲜的革命者,本就曾在中国共产党里活动。金日成过去在东北打游击,也离不开中国人的后勤。朝鲜劳动党和中国之间,那是有故事、有恩情的。到了最后,毛主席得给这个“世交”一个交待,哪能撒手不理?
而和苏联,说实话,也是心照不宣的复杂。斯大林骨子里未必真信毛泽东。新中国刚竖起来,谁知道是不是铁托第二?可真等到中国派志愿军过江,苏联才舒了口气。中国真刀真枪上桌抵抗美国,这下“国际主义”也有了底,说白了,就是“你得证明自己是自己人”。
你看,这权衡、拉锯、猜疑——哪一步不是人的选择?名义上是大国政策,背后却涂抹着个人气质、历史纠葛、权位博弈的种种灰色地带。你说中国是自愿、是被逼,也好说半把对半把,反正到头来还是中国人自己背负了这纸命运的车轮。
最后一点,也是那会儿谁都明面上不说、心里却打着灯笼觅路的——“站队”。新中国不可能两边得好。朝鲜一开打,美国翻脸比翻书还快,台湾、南朝鲜、香港一连串,哪是靠嘴巴能安抚下来的。毛主席心知肚明,必须做出选择,就和今天一些国家的纠结很像,你想左右逢源,最后两边都不是人。
那个冬天的鸭绿江,应该是分外寂寞。有人说,毛泽东其实有很多夜晚是睡不着的。纸页上的决定,得用几万几千万人的生死兑现。可历史就是转了一圈,终究落在个人的手里。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三个人一桌牌局,桌下各藏利刃,桌上人人都装着笑脸。利害夹缝里,朝鲜战争掀起了半个世界的风浪。
如今我们坐在屏幕前喝茶唠嗑,再回望那场历史大潮,多少觉得戏剧化。你能说斯大林高明到底,普京力不从心吗?还是一切都只是那一代人的选择和赌气,历史里那些岔路口,冷与暖,胜与败,到头来都还没有定论。谁又能保证,当年他们入局的理由,真比我们后人想象得更高明一点呢?
有些答案,可能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讲清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