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误会背后的生命故事

“医生,我妈突然胸口一阵剧痛,说话都费劲,脸色发白,您快帮帮她!”电话那头是张先生焦急的声音,门诊护士忙通知值班医生,我作为主诊医师急速赶到。

52岁的林阿姨因突发剧痛被送入急诊,丈夫与儿子紧张地守在旁边,眼神里写满了惶恐和无助。作为一名多年经验的医生,我的第一反应是,心绞痛。她的年龄、症状、突发性疼痛,无不指向心脏疾病。

我连忙为林阿姨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等检查。心电图没有典型缺血改变,血液检查指标也未见异常。她的面色苍白,疼痛却依旧存在。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别的原因。

52岁阿姨胸痛入院,以为是心绞痛,医生泪目:你为什么不早点来

“林阿姨,你能描述一下疼痛的位置吗?疼痛是一直持续,还是断断续续的?”我温和地问。

林阿姨闭着眼,指着她左侧胸部和背部连接的区域,声音颤抖地说:“就是这里,有点像电击一样的感觉,还伴着刺痛,时不时还会发麻。”

这让我产生了新的猜测:带状疱疹

林阿姨看着我有些迷惑,“带状疱疹?不是皮肤病吗?我哪有什么皮肤疹啊?”

我微笑着说:“带状疱疹初期确实可能没有皮疹,只有沿神经分布的疼痛。等皮疹出现后,症状更明确。您这情况很典型,咱们再仔细检查一下。”

果然,第二天清晨,林阿姨的左侧胸部皮肤出现了一排红色的小水泡,沿着肋骨一路分布,疼痛剧烈。诊断成立,终于找到了真凶:带状疱疹

从误解到理解:一场关于带状疱疹的认知觉醒

林阿姨的故事并不罕见。社会上很多人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不足,经常把胸部疼痛误认为是心脏病。一旦误诊延误,病情恶化,尤为令人遗憾。

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大多数人小时候感染水痘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中,成年或老年时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复活。

疾病特点:

  • 沿着某一侧神经走向,出现红色水疱带状分布
  • 初期伴随剧烈、灼烧或刺痛样神经痛
  • 疱疹破裂后结痂,恢复时间长
  • 有些患者会留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疼痛持续数月甚至多年

为什么会产生误诊?

  1. 症状多样化:疼痛先行,皮疹晚现,且疼痛位置可能紧贴心脏区域。
  2. 科普认知少:社会大众和部分医护人员对带状疱疹知识了解不够,难以第一时间辨别。
  3. 心理因素:患者常将胸痛一律归因于心脏,忽略了其他可能。

张医生无奈地说:“林阿姨,你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医生呢?如果早点治疗,神经痛会轻很多的。”

林阿姨叹气道:“我以为是胸部劳累或受凉,没想到会这么严重,真是后悔没早点来。”

现代医学如何助力带状疱疹防治

1. 及时诊断,避免长期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关键在于早期用药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能显著缩短疾病持续时间,缓解疼痛。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超过72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2. 疫苗接种,预防大于治疗

在国际上,带状疱疹疫苗已被证明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尤其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疫苗能降低发病风险超过50%,神经痛发生率降低接近70%。

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推广带状疱疹疫苗,但仍有许多人因不了解或担心问题而拒绝接种。

张医生建议:“对您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非常重要。它是帮助您免受剧烈疼痛和并发症困扰的有效武器。”

52岁阿姨胸痛入院,以为是心绞痛,医生泪目:你为什么不早点来

走出误区,共筑健康防线

林阿姨的经历也提醒了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的重要。面对胸痛症状,除了排查心脏疾病,医生要有敏锐的临床判断,考虑更多可能。

而作为患者,一旦出现异常身体信号,应尽快就医,避免拖延。

“你痛,我知道你害怕。我们一起努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生暖心的话语让林阿姨眼中噙满了泪水。

她和家人也意识到,身体任何异样都是健康的警报灯,不能忽视。

健康守护,从认知开始

带状疱疹不仅疼痛难忍,误诊漏诊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这个病毒疾病提醒我们:

  • 定期体检,关注免疫力变化
  • 出现神经痛样疼痛,尤其一侧带状分布时要警惕
  • 老年人要积极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发生
  • 医生和患者携手,共同重视症状和病情恢复

林阿姨康复出院时握着我的手,说:“医生,谢谢您。如果我早点来,痛苦一定会少很多。以后我会告诉身边的朋友,别再拖。”

52岁阿姨胸痛入院,以为是心绞痛,医生泪目:你为什么不早点来

结语

健康,是生命最宝贵的财富。任何异样都值得关注,任何疼痛都不能忽视。现代医学有武器,有办法,只要我们愿意接受,愿意相信生命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从林阿姨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防治意识,投入到科学、理性的健康管理中。身体的每一次求救,都该被认真倾听。


参考资料

  1. 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防治研究进展》(2022)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指南:带状疱疹诊断及治疗规范(2023)
  3. 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带状疱疹疫苗推荐指南
  4. 张宏力等,《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