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政坛人物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对涉台强硬讲话“撤回部分表述”的说明。 顺着这次“撤回”往下聊,撤话不等于退场。东京近年的动作更硬:2022版安保三文件写进“反击能力”,计划自2026起接收约400枚“战斧”,出云、加贺改装上F-35B,南西诸岛增设岛礁防卫部队。这些不是嘴上功夫,是在给“台海有事”预备工具箱。 补个数字,钱是真往里砸。2024年度防务经费约7.9万亿日元,海自有8艘宙斯盾、22艘潜艇,12式岸舰导弹在做千公里级延程。这些都把“台海有事”与日本本土安保绑得更紧——一头在冲绳、与那国岛摆姿势,一头在东京的预算本子上加码。 但把日本说成“第二个乌克兰”,得掂量差别。乌克兰是陆战、邻敌;日本是海岛、靠航道,原油九成以上靠进口,制海制空一旦失手,工业链瞬间打喷嚏。就像家里煤气阀被锁,灶台再豪华也点不着火。所以日本更像一台高性能跑车,跑得快,但离不开加油站和保养厂。 再把镜头拉回我们这边,差距要拉大,硬件先要立得住。2024年国防费约1.67万亿元,海军两艘在役航母加试航中的福建舰,055已8艘、052D二十多艘,东风-21D/26托着“区域拒止”的门楣,造船产能全球第一让换挡更快。海天一线,越是能把对手推到远处,对方越不敢轻举妄动。 对比之下,赢在“体系”才是关键。日本和美军互操作成熟,我们要把情报侦察、联指联训、远海补给这“三件套”补到位;等到2025—2027他们的F-35B、战斧陆续成形、出云改完,我们这边福建舰磨合、055继续下水,谁准备更从容,谁就更能把火苗摁住不让烧起来。 顺着这个时间表再看一眼民生后方:日本少子老龄、能源依赖度高,中国市场体量和造船、电子、无人体系的量产优势明显。差距不是只看一两件尖刀装备,而是看谁能在一年、三年、五年里把库存、补给、维修和训练循环跑顺。 最后还是那句话:避免战争,靠的是让对手算账后不敢赌。把优势做实,把护栏立好,让对方既看到代价也看到退路,中日关系或许走不回从前,但也不必走向失控。真正的安全感,不在话头上,在手里的分量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