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巴以冲突延宕两年后,10月13日,在埃及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备受瞩目的加沙和平峰会姗姗而来。这场峰会标志着当前阶段的加沙停火得以正式确认。峰会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主持,来自卡塔尔、土耳其、法国、英国、德国、巴勒斯坦等域内外国家及联合国的20位领导人共同出席,场面浩大。
峰会的核心内容是签署一份支持加沙停火的文件。但讽刺的是,加沙冲突的主要当事方以色列与哈马斯,却因各种原因缺席本次峰会。这也使得峰会签署的并非是“停火协议”,而是相关斡旋方和担保国签订的“支持加沙停火的文件”。在赴埃及前,特朗普对以色列进行了仓促的“旋风访问”,并在以议会发表演讲中,专门强调了美国在推动停火中的关键作用,获得以色列高层的盛赞。
和平峰会的局限
自2023年10月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后,两年的毁灭性战争导致加沙超过6.7万人死亡,另有超17万人受伤,基础设施几近成废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虽重创哈马斯,但因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危机而遭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今年9月,美国提出“20点和平计划”。基于该计划的第一阶段停火协议于本月早些时候正式生效,其中包括立即停火、在押人员交换、以军撤离至商定的停火线,以及有限的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等。
此次和平峰会本质上是为这一协议进行“加冕”,意在通过多边外交平台巩固停火,也可为后续重建铺路。然而,最终峰会的举办极为“简短”,相关的会议成果也比预期更为单薄。国际媒体评价称,最终的效果无异于一场仓促的“外交庆典”,而非实质会谈。以色列和哈马斯的缺席让峰会更显吊诡:停火协议本应由当事方签署,却转为由斡旋国签署“支持文件”。这也反映出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尖锐矛盾并未真正化解。
参与方的构成进一步暴露了峰会的局限性。特朗普作为主导者,携美国影响力而来,强调其个人外交成就;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作为调解人,签署文件以示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则代表欧洲对中东稳定的关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出席仅具有象征意义。
峰会流程“简洁高效”:开幕式、合影、特朗普与塞西两位领导人讲话、文件签署。整个过程仅重申停火承诺和重建愿景,却未触及核心议题,如以色列坚持对加沙地带安全监管并要求哈马斯缴械,也没有对“两国方案”的共识予以再度确认。这种“仓促安排”的峰会虽体现出“特朗普式斡旋”的外交速度,但忽略了构建持久和平所需的互信基础。
无论如何,本次峰会仍然强化了停火的严肃性和国际支持,也为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提供了国际背书。但加沙的未来仍不明朗:重建面临巨额资金缺口,以色列的物资运输封锁依然未见放松,地区力量格局加速重塑。若以色列坚持“安全优先”,加沙冲突复燃的风险依旧高企。
特朗普个人“政治秀”
从对以色列的旋风访问到赴埃及参与峰会,特朗普此次中东行堪称其个人外交风格的集中体现。在特拉维夫,特朗普获得英雄般的欢迎,街头甚至出现以特朗普肖像和“居鲁士大帝再世”(Cyrus the Great is Alive)字样组成的海报。而在以色列议会的演讲中,特朗普全面回顾了其上任以来对加沙冲突的贡献,逐一表彰关键人物。他使用“加沙战争结束”的字眼,意在比肩其前任,如小布什或奥巴马在伊拉克或阿富汗的类似宣言,旨在塑造“和平总统”的形象。在沙姆沙伊赫,特朗普主导签约仪式,宣布“中东新纪元”。这延续了其在以色列演讲的总基调——将美国定位为地区和平的“唯一引擎”。
特朗普此行虽成功塑造了其个人外交遗产,但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局限。特别是在斡旋巴以和平时,对巴方诉求的忽略将埋下隐患。特朗普的表现虽充满自信,但回避了停火的脆弱性,这种“胜利巡游”风格虽可短期提振其支持率,却难掩中东和平的深层挑战,还需更多包容性对话来弥补。
当前,加沙第一阶段停火进展尚属顺利,但停火不代表当事方和解,更不直接促成持久的和平。加沙和平峰会虽已结束,但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和平依旧任重道远。(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