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黄化与白化对这条鲨鱼的生存没什么影响——在相关新闻展示的图片里,这条护士鲨显然已经长得挺大了:

科研人员在哥斯达黎加附近水域捕捞到一条金黄色护士鲨

这问题的补充说明引用新闻里的说法,声称“通常情况下,护士鲨的皮肤呈浅棕色至深棕色,这有助于它们融入珊瑚礁和岩石海底栖息地”。这是对保护色的常见说法。

科研人员在哥斯达黎加附近水域捕捞到一条金黄色护士鲨

护士鲨的常规颜色

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在野外,动物发生的白变、白化等现象可能破坏携带者的保护色,提高携带者被敌害捕杀的概率,尤其是在生命早期。

其实,这并非必然。在人看来是白色或黄色的体表在其他生物看来很可能并不这么显眼,尤其是在夜间或水下。我认为,白虎、白色藏羚羊、黄色护士鲨等个体的成活率可能和其他同类相近。

  • 下图示意性地展示了鹿看到的老虎和人看到的老虎(d、e 为月光下的推定效果,c、e 考虑了鹿看得到一些紫外线),可以注意到,白虎在鹿看来的显眼程度远没有人们平时认为得那么突出,尤其是在夜间:
科研人员在哥斯达黎加附近水域捕捞到一条金黄色护士鲨


护士鲨在野外的敌害、竞争对手和猎物常常具有远逊于人的视觉能力,在人看来呈金黄色的物体在它们看来未必很显眼;水下的光照条件和在海面上拍摄这条护士鲨时的光照条件大不相同,红光、橙光、黄光被海水较大比例吸收。如果用上面分析白虎的技术分析护士鲨,那么我们可能会发现金黄色护士鲨仍然能混入背景。

另外,在网络上,读者可能经常看到关于某动物上黑下白的配色是“反阴影”、同时对应从上方和下方看过来的猎物或捕食者的说法。这种想法至少能追溯到十九世纪的 Frank Evers Beddard 等人,但是他们当年就提出,这类想法至少在一些场景里并不可靠。

  • 读者可能直观地认为许多鲨鱼、逆戟鲸、企鹅等动物的浅色腹部在其他动物从深水朝上看时可以发挥有限的伪装作用。我认为这很可能根本就不重要:如果没有从下方进行大规模补光,那么从水下仰视这些动物时你看到的会是个显眼的黑影。
  • Thomas Mattern 展示了一些企鹅照片:
科研人员在哥斯达黎加附近水域捕捞到一条金黄色护士鲨


  • Mattern 进一步指出,俯视企鹅时,企鹅背部羽毛的伪装效果也很可疑。
科研人员在哥斯达黎加附近水域捕捞到一条金黄色护士鲨


  • 对“反阴影”的迷信在某些场景里发展得特别奇葩。读者大概在知乎上看到一些用户大谈奶牛猫上黑下白的配色是“反阴影”的保护色。这是完全错误的。

Mattern 引用历史研究称,企鹅的羽毛配色可能与温度调节(深色的背部对着太阳吸热,腹部贴着冰面之类不需要深色)、减少磨损(黑色羽毛通常比其他颜色的羽毛耐磨,经常对抗风的背部等处有相应选择压,贴着冰面之类的腹部无此选择压)、能量原因(少合成一些黑色素会节约一点资源)、社会信号(配色模式可用于同类的视觉识别)等有关。我认为其他有这类配色的动物也如此,而且白化、黑化之类可能不怎么影响社会信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