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欧盟两位重量级人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风尘仆仆地抵达北京。就在他们与中方高层会面的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了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全球关税政策转向15%统一标准、欧盟关税威胁从30%骤降至15%。

表面上看,特朗普似乎打算“收手”,给持续数月的贸易战画上句号。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场博弈远未结束,而欧盟的被动处境,恰恰印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反应慢了,代价就是被迫吞下苦果。

1.冯德莱恩访华:中欧合作的紧迫性,欧盟终于意识到了?

冯德莱恩和科斯塔的北京之行,被外界视为中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试。毕竟,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都希望借此机会稳定合作关系。然而,会谈的氛围恐怕并不轻松——因为就在他们落地北京的同时,美国已经对欧盟挥舞起了关税大棒。

欧盟两位重量级人物刚抵达北京,美国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现在想收手,已经太晚了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中方在会见中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中欧关系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求同存异、互相尊重”。这番话看似官方,实则是对欧盟过去几年摇摆态度的委婉批评。早在4月,中方就提醒欧盟“美国关税战不得人心”,但欧盟并未及时调整策略,结果现在美国关税威胁成真,欧盟反制清单(210亿+720亿欧元)已经箭在弦上,8月7日就将生效。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对欧盟加税,一边又抛出“15%关税”的诱饵,试图让欧盟在谈判桌上让步。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欧盟已经不是第一次领教了。

2.特朗普的“收手”信号:是真心还是缓兵之计?

特朗普在7月23日的表态,让不少人以为他终于要结束贸易战了。他声称:

•中美谈判接近尾声,甚至公开支持菲律宾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因为中美现在也很好”)。

•全球关税政策转向15%统一标准,不再与各国单独谈判。

•欧盟关税从30%降至15%,被媒体解读为“重大让步”。

但仔细分析,这三条消息更像是特朗普的谈判策略,而非真正的妥协。

首先,中美谈判虽然接近尾声,但核心问题(稀土、俄油进口)中国绝不会让步。前两轮谈判中,中方在稀土问题上“未完全松口”,美国想要突破难如登天。

其次,全球15%统一关税看似比此前各国不同的关税体系更简单,但实际上是逼迫企业将产业链迁往美国,本质上仍是贸易霸凌。

欧盟两位重量级人物刚抵达北京,美国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现在想收手,已经太晚了

欧盟(资料图)

最后,欧盟关税从30%降到15%,看似欧盟“赢了一局”,但别忘了,欧盟此前已经准备反制,美国这一让步更像是怕欧盟真的反击,影响自身经济。

3.特朗普的困境:想收手?没那么容易!

特朗普以为自己可以轻松结束贸易战,但现实给了他一记重击——多国抵制、国内反弹、中国不退让,让他的“收手”计划变得遥不可及。

(1)新兴市场国家不吃这一套

印度在汽车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坚决不松口;巴西、加拿大也在观望,不愿轻易妥协。特朗普原本希望用关税逼迫这些国家让步,结果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

(2)已签协议国家开始反悔

日本民众对美日贸易协议的反对声浪高涨,超75%的网民认为“对日不利”。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威胁日本:“如果履约不力,关税将恢复至25%。”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美国的信誉大打折扣。

(3)中国绝不妥协

中美第三轮谈判即将开始,但核心问题(稀土、俄油进口)中国绝不会让步。前两轮谈判中,中方在稀土问题上“未完全松口”,美国想要突破难如登天。

欧盟两位重量级人物刚抵达北京,美国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现在想收手,已经太晚了

特朗普(资料图)

4.欧盟的教训:反应慢了,就要付出代价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某种程度上是被逼无奈——因为美国已经动手了,欧盟才想起来找中国合作。但问题是,中欧合作不是“急救药”,而是长期战略。如果欧盟早几个月听从中方的建议,现在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中方在会谈中明确提醒欧盟:“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中欧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求同存异、互相尊重的方针,关系才能行稳致远。”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如果欧盟继续犹豫不决,未来只会更加被动。

结语:特朗普的“收手”只是幻觉,全球贸易博弈远未结束

冯德莱恩刚抵达北京,美国就传来“关税让步”的消息,看似特朗普要认怂,实则是一场更大的博弈。欧盟的被动、多国的抵制、中国的强硬,让特朗普的“体面收场”计划变得不可能。

对欧盟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加快与中国的合作步伐,否则,等到美国关税真正落地,后悔都来不及了。而对全球来说,这场贸易博弈的最终结局,很可能取决于谁能在压力下坚持得更久——显然,特朗普已经快撑不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