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如今,以色列竟炸起自己的谈判对象,而且是在斡旋方、设有美军基地的卡塔尔领土上。

9月9日,以色列出动十余架战机、发射10枚导弹,突袭了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目标是居住在当地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行动之后,以方迅速发表声明宣布对此负责。
信不信由你——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其“真实社交”上表示,这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决定,而不是他的决定。
“默契”没了
据报道,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告诉以色列第12频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以色列在卡塔尔针对哈马斯领导层的袭击。
以色列针对哈马斯高层成员进行的“精准打击”并未实现直接目标,但对作为主要斡旋方和美国盟友的卡塔尔来说,这一冒犯可谓前所未有!此举在地区内外造成严重震动,中东地区局势或迎来新的变数。
袭击发生后,特朗普称,卡塔尔是一个主权国家,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单方面轰炸卡塔尔境内不利于推进以色列或美国的目标,但“消灭哈马斯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美方提前通知了卡塔尔,而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却表示,袭击发生后十分钟才接到美方的电话,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卡塔尔在中东地区事务中比较特立独行,长期包容哈马斯、穆斯林兄弟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基于双方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哈马斯高层人员长期居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并在当地设有办公室和办事处,将多哈作为其开展政治外交活动的地区中心和重要窗口。
长期以来,哈马斯与外界的谈判通常在多哈举行或经由卡塔尔牵线进行,多哈也是加沙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与以色列谈判的主要舞台。而以色列也不会在卡塔尔境内进行袭击或暗杀行动,这成为此前双方的某种默契。例如,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就长期居住在多哈,一直相安无事,直至去年7月底在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伊朗新总统就职期间遇袭身亡。
美国在此次袭击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
此前特朗普曾表示,以色列方面已接受了他提出的停火条件,呼吁哈马斯也立即接受;并对哈马斯发出“最后通牒”,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据多家媒体报道,袭击发生时,哈马斯领导层很可能正在举行会议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联系以色列官员透露特朗普“批准”了此次袭击行动的言论来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美以联合设下的又一个圈套,制造机会让哈马斯领导层聚集在一起开会,以色列出其不意地进行袭击,试图实现对哈马斯高层“一锅端”的效果。
谈判崩了
以色列此次一反常态地在卡塔尔首都袭击哈马斯高层人员,既与近期加沙局势和巴以问题的发展直接相关,也受到国际与地区形势变化的影响。
首先,近日以色列大规模进攻人口密集的加沙城,勒令当地所有居民撤离,引发国内外担忧与反对声浪。以色列政府8月即已决定接管加沙城,在近期的军事行动中,以军已控制加沙城40%的区域,并即将发动全面进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即将攻入加沙城,并警告当地居民马上离开。以军也已将整个加沙城列为居民撤离区,这是其首次发出加沙城“全城撤离令”。
加沙局势骤然紧张,饱受战乱之苦的加沙民众再次面临重大安全威胁,新一轮人道主义危机迫在眉睫。面对国内外的谴责与反对声音,此时以色列突然袭击在卡塔尔的哈马斯领导人,或有转移外界注意力、配合加沙军事行动的目的。

其次,以色列的此次袭击对象是位于多哈的哈马斯领导层特别是谈判团队,表明其不愿接受谈判,无意改变消灭哈马斯的立场。据报道,以军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哈马斯高级官员、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遇袭地点就是其办公室。这表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对哈马斯的打击范围,完全缺乏谈判解决巴以问题的政治意愿,甚至根本不愿将哈马斯作为谈判对象。
彻底清除哈马斯是两年多来以色列反复宣称的核心目标之一,此次以军在进攻加沙行动期间再次表达了“彻底击败哈马斯”的决心。以色列军方在声明中指控多哈的哈马斯领导层成员对2023年10月对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袭击“负有直接责任”,并一直在策划和指挥针对以色列的作战。
此次以色列直接打击多哈的哈马斯谈判团队,无疑进一步打击了各方谈判信心,破坏了本就脆弱的谈判基础,巴以和平前景更加渺茫。

最后,近期西方内部围绕巴以问题的政策分歧凸显,出现承认巴勒斯坦的热潮。随着以色列迟迟不愿停火以及加沙地区惨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更多西方国家改变了对巴以问题的政策立场,在劝说美以无效的情况下准备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
8月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宣布将在9月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势必将带动新一轮承认巴勒斯坦的国际热潮,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要求停火止战、回归“两国方案”的声音,无疑对以色列带来了更大外交压力。
以色列对此自然十分恼火,希望以新的实际行动进行强硬回应,并进一步制造既成事实,彻底打碎各方推动“两国方案”的可能性。
地区乱了
以色列此次前所未有的跨境袭击行动,不仅进一步破坏了各方之间的谈判基础,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与安全,也打破了此前的各方“默契”,必定会对地区局势带来连锁反应。卡塔尔外交部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袭击行为,称以方行动违反国际法,绝不容忍以方针对卡塔尔主权和国家安全以及持续扰乱地区稳定的行为。而其他中东国家、阿盟、联合国等多方也纷纷表达了谴责与担忧。
卡塔尔不仅是巴以问题的关键斡旋方,也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关键盟友,美军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乌代德军事基地正位于此次遭袭的多哈城南部,今年上半年特朗普高调访问卡塔尔并获赠一架波音747豪华飞机,当时他住的酒店距离此次袭击地点只有约2公里。然而,多重特殊身份也已经无法阻止以色列的袭击。这预示着中东安全局势的新变化,无疑加剧了地区国家的安全担忧和对美国安全保障有效性的质疑。
美以围绕此次袭击的双簧戏,与此前伊朗遭袭存在某种相似性。当时,特朗普政府先是高调与伊朗进行核问题谈判,却在谈判关键时刻允许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后来还亲自下场轰炸了伊朗的主要核设施,使其政策行为毫无信誉可言。
美国对待伊朗尚且如此,对于被其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进行某种欺骗和突然袭击,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意外了。无论美以是否真的联合“做局”,特朗普政府的极端亲以立场使之易于受到以色列政策绑架,即使不愿意看到卡塔尔遇袭,也最终默许了以色列的袭击行动。
美国麻了
此次袭击事件无疑给特朗普政府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安抚愤怒的卡塔尔以及背后充满疑虑的一众阿拉伯盟友,成为特朗普面临的重大外交挑战。卡塔尔不仅对以色列的“越线”袭击行动十分愤怒,也对美国未能提前通报和保护其安全表达了不满。

特朗普通过发言人表示,“卡塔尔是美国的坚定盟友,对此次袭击的地点感到很糟糕。”特朗普还在与卡塔尔领导人的通话中“保证类似事件不会在卡塔尔境内再次发生”。美国政府的言行不一和矛盾态度既反映了特朗普的尴尬地位,也必然对美国与地区盟友的关系带来重大影响。
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持续近三年,地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色列依仗军事优势和美国支持而不断扩大袭击范围,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中东各国安全都暴露于以色列的直接威胁之下,均担心成为以色列的下一个袭击目标,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据报道,特朗普已指示国务卿鲁比奥尽快敲定与卡塔尔的国防合作协议。但无论如何,美国对中东盟友的安全承诺已受到新的强烈质疑,其推进更多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整合地区盟友体系的努力也将遭遇新的障碍,进而威胁其地区领导地位。对于中东国家来说,需要重新思考依附域外大国保障自身安全的传统路径,探索增强战略自主和联合自强的新道路。
文/邹志强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山羽
编辑/千里、白书、大头
图源/新华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