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为何挨揍不还手

卡塔尔正在动用各种手段回应这起袭击,包括组建一支法律团队对以方追责。

当地时间9日下午,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发生爆炸,以色列军方证实出动了15架飞机、发射10枚导弹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居住的哈马斯高层实施了打击。哈马斯称袭击已造成六人死亡,包括一名卡塔尔安保人员。

听闻开头所述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的回应,一种荒诞感油然而生:当国际社会最后一丝体面被撕破,战机肆意闯入另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呼啸的导弹宣告黑暗森林模式的上演,卡塔尔一名安全部队士兵死于不宣而战的袭击,一再强调国际法的意义,是否徒增笑柄?

卡塔尔为何挨揍不还手

遭袭建筑物画面

截至目前,以方并未对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指控作出任何回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两个多月前的6月24日,在伊朗向位于卡塔尔境内的美军基地发射导弹时,还至少维持了表面上的体面,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宣称自己是在行使国际法认可的自卫权、对他国武装侵略作出反制。

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丁曾主张,世界上本不存在真正的国际法,因为并没有制定法律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没有统一的执法者,一切「规则」均来自于国家之间的协商与忍让。

而说到法律的真空地带,又有什么比得上战争呢?有道是「紧急状态无法律」,虽然国际社会不断尝试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保留人类最起码的体面,如《日内瓦公约》禁止虐待战俘、一系列国际协议禁止使用白磷弹和地雷等,但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总需要有强制力量确保其执行。

国际法和国内法律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国家内部,国家是暴力的垄断者,人们说的「侠以武犯禁」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复仇的权力由国家所独占;而在国际社会,即便存在国际刑事法庭,实际执行也需要借助主权国家的力量。曾有人提出问题:为何联合国安理会授予五个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对此我有一则歪论 —— 或许是因为联合国也明白,若有军事强国决意阻拦,任何决议本来就不可能真正落实。

而这一现实情况,近年来引发了两个令国际法渐渐沦为一纸空文的问题:一是部分国家对「反恐」旗号的滥用,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一点自不必多言;而是美国愈发惯用的「退群」行为,这就值得结合数据看待了。

根据联合国网站于2025年1月发布的消息,美国已拖欠联合国会费28亿美元之多,包括未缴纳的维和预算摊款与法庭预算摊款,而特朗普丝毫没有还债的意思,甚至表示“只是一个供人们聚会、聊天和玩乐的俱乐部”。2023年,勒紧裤腰带的联合国,甚至为了削减水电费开支将日内瓦总部关闭四周。本应承担居中斡旋角色的联合国,因个别国家的“老赖”行径,连日常工作尚且无法正常开展,一没有钱,二没有枪,徒劳手捧联合国宪章,也只能表达强烈谴责了。

卡塔尔为何挨揍不还手

泥菩萨过河的联合国不足以充当执法者,而长期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在此次空袭后的表现更有可能对以色列起到进一步纵容的效果。袭击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反应竟然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撇清,表示“不是我做的决定”,并用他一以贯之的大白话文风,连连摊手,表示“不幸的是,已经太晚了,无法阻止袭击”。随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则用“感觉很糟糕”这种仿佛在点评今日天气一般不痛不痒的口吻对事件作出评价,甚至连谴责都拒绝表达。

卡塔尔为何挨揍不还手

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

美国推诿的姿态,无疑会进一步挫伤卡塔尔作为巴以冲突重要调停者的角色。《纽约时报》此前有报道称,以色列政府高官曾多次访问卡塔尔,与卡塔尔方面磋商解救加沙人质事宜,多哈也长期是推动巴以冲突停火斡旋工作的举办地。两军对垒,居中裁判的“和事佬”先挨了一记闷棍,谈判前景自然蒙上了一层愁云惨雾。

往昔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国际法沦为一纸空文时所展示的消极态度,无疑会加速世界各国对旧秩序的不信任;阿拉伯世界对“去美国化”安全协作的渴求,也预示着新兴力量填补空白的机遇 —— 纵然国际法存在的根基摇摇欲坠,但总会有一股力量能够破而后立,将人类社会带出丛林法则支配的蛮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