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中国台湾地区的养老金体系职业分割和待遇差异显著,那么,中国台湾养老金由哪些构成?各类养老金投资于哪些资产?养老金融产品有何特色?
以职业区分的养老金体系 。 中国台湾现行的养老体系以一二支柱为主,并辅以保障贫困老年人的第零支柱和以商业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首先,第一支柱中军人保险、公教人员保险和农民健康保险分别服务于军人、公教人员和农民,劳工保险和国民年金保险分别服务于普通劳工和未就业人员;其次,第二支柱包含服务于军公教人员的军公教退抚制度、服务于普通劳工的劳工退休金、服务于私立学校教职工的私校教职工退抚制度和服务于农民的农民退休储金;再次,中国台湾还有多项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的第零支柱养老津贴;最后,中国台湾没有官方进行管理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民众可自行选择购买商业保险 。
中国台湾养老金如何配置 ? 第一支柱中,第一,军人保险主投中国台湾资产,包括股票及ETF和债券等;第二,国民年金和劳工保险采取自营和资管相结合的方式,自行运用资金投向当地市场方面,国民年金偏好股票及受益凭证投资,其次是债券及特别股,劳工保险在中国台湾内的投资基本流向债券及特别股和转存金融机构,股票配置不多,对中国台湾以外的资产投资方面,国民年金和劳工保险资金都偏好固定收益资产,而二者委托经营的资金更多投资于中国台湾以外的市场;第三,公教人员保险资金投资于中国台湾外受益凭证的占比最高,且一半资金投入半导体行业。第二支柱中,第一,军公教退抚制度有近半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进行经营,在自行经营的资金里,分别有21%和15%的资金投向债券和股票,剩余资金以银行存款和各种票券及收益证券的形式存在;第二,私立学校教职员退抚养老资金的配置方面,主投全球债券、美股等,配置较多元;第三,劳工退休金自行投资资金偏好固收资产,委托经营的资金偏好权益。
养老金融产品有何特色? 一方面,中国台湾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实行的长照2.0计划较1.0拓展了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且整合了长照社区资源现况,采用分层次的ABC社区整体照顾模式,除基础的照顾服务以外,中国台湾长照计划还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自主生活训练指导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中国台湾“小额终老保险”是专为高龄、低收入或过去从未买过商业寿险的民众设计的一种“低保额、低保费、免体检、保障终身”的普惠型人寿商品,保费低于其他同类型寿险 。
报告正文
中国台湾地区的养老金体系职业分割和待遇差异显著,那么,中国台湾养老金由哪些构成?各类养老金投资于哪些资产?养老金融产品有何特色?
1.以职业区分的养老金体系
中国台湾细分职业养老金发展较早。中国台湾早在1950年就开办了针对普通劳工的劳工保险和针对军人的军人保险,后续逐步推出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及退休金制度,具体来看,首先,在军公教人员方面,中国台湾推出了公教人员保险、私校教职工退抚制度和军公教退抚制度;其次,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包含农民健康保险和农民退休储金;再次,普通劳工可以领取劳工退休金;最后,未参加军保、公教保、劳保、农保的台湾籍民众可以参与国民年金保险。此外,中国台湾养老体系中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和老年基本保障年金等多项给贫困老年人的经济补贴。
中国台湾地区采用四支柱养老金体系。中国台湾现行的养老体系以一二支柱为主,并辅以保障贫困老年人的第零支柱和以商业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首先,第一支柱以社会保险养老给付作为基础,包括公教人员保险、军人保险、农民健康保险、劳工保险和国民年金保险;其次,第二支柱为职业退休金,包含军公教退抚制度、劳工退休金、私校教职工退抚制度和农民退休储金;最后,第零层的社会津贴,包括荣民给付,中低收入老年人生活津贴、老年基本保障年金、原住民给付和老年农民福利津贴等。此外,中国台湾养老行业没有传统意义上政府支持的第三支柱,而是以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替代。
第一支柱养老金覆盖所有适龄人群。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保费由自身与政府共同承担,具体来看,对于军人和公教人员,参与者自身需承担35%的保费,剩余65%由政府或学校承担;农民参加农民健康保险只需承担30%的保费,剩余由政府承担;参加劳工保险的被保人由自身职业的性质不同自身承担缴费的比例不同,在20%-60%之间不等;对于参加国民年金保险的被保人,政府会根据被保人的自身健康状态和经济情况报销保费,对于低收入或重度身体障碍者,政府全额报销保费,而普通人需要自行缴纳60%的保费。
第一支柱中劳工保险的规模占比最高。中国台湾第一支柱各职业养老金中,截至2023年底,一般职业参加的劳工保险规模占比最高,达到46%;国民年金保险和公教人员保险的规模次之,分别占27%和25%,军人保险因为仅限于军人参与,规模较小,只有2%。除以上四类之外,农民参与的农民健康保险因为具有高度福利性质,自开办时起即处于亏损状态,并不对外披露基金规模。2023年,中国台湾第一支柱养老金保费加政府拨款收入为5670亿新台币,给付6649亿新台币,其中大部分由劳工保险所贡献。
第二支柱养老金不覆盖未就业人员。中国台湾第二支柱养老金包括军队人员和公教人员参与的军公教退抚制度、私立学校教职工参与的私立学校教职员退抚制度、其余普通劳工参与的劳工退休金以及农民的农民退休储金四大类,第二支柱养老金不覆盖未就业的人员。2023年,中国台湾地区共有2.8万人通过军公教退抚制度领取养老金,其中包括7670名公务系统人员,4765名教育系统人员和15830名军队系统人员。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看,教育系统人员最高,达到了46836新台币(约11240人民币),其次是公务系统人员的35710新台币,军队人员最少,只有22190新台币。
私立学校自行决定教职员是否参与退抚制度。具体来看第二支柱各类职业养老金,一方面,私立学校教职员退休制度年储金提取人数逐年下跌,由2010年的6.4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5万人;另一方面,参与该计划的学校的数量虽有所波动但持增加态势,截止到2023年底,共有379所学校参与了该计划,参与的学校中,高中占据了41%,其次是高职、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大学和国中小学。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大陆地区台商学校、海外学校和专科学校参加该退休金计划。
劳工退休金和农民退休储金基金规模趋于增长。截止到2023年底,劳工退休金规模3.95万亿新台币,2023年向1.85万人核发了养老金,共计501亿元,平均每人27万新台币。农民退休储金于2021年正式开办,自开办以来,农民退休储金的提缴、给付和积存金额都维持增长,2023年共计提缴了55亿新台币,给付5000万新台币,截止到2023年底,基金积存金额达到157亿新台币。
第三支柱商业保险以年金保险为主。年金保险是中国台湾参加人数较多的商业保险,一方面,参与者可在退休时一次缴足保费购买年金保险,作为定期给付的退休金,另一方面,参与者也可以在年轻时购买年金保险,选择某个年龄(如60岁或65岁)开始,每年领取年金给付至终身,搭配原有的其他退休金给付,以保障老年经济安全。2022年,中国台湾年金保险契约件数达到210万,约占中国台湾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第零支柱养老金保障贫困老人。中国台湾有着多项保障不同身份的经济贫困老年人的福利政策,覆盖特定的人群,一是针对符合条件的“荣民”发放荣民就养给付,二是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享受老年农民福利津贴,三是针对原住民的原住民给付,四是针对其他低收入或身体障碍老年人的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和老年基本保障年金。
2.中国台湾养老金如何配置?
第一支柱军人保险资金主投中国台湾股票和ETF。中国台湾第一支柱中的军人保险资金投资于中国台湾股票及ETF、债券分别占39%、16%,5%的资金投向新台币银行存款,24%的资金投向非中国台湾地区债券,9%的资金投入非中国台湾地区的股票和ETF,剩余的7%的资金投资于非新台币存款、中国台湾基金等。
第一支柱资金自营和资管相结合。中国台湾第一支柱养老金的投资采取自营和资管相结合的方式,少部分资金委托给其他金融机构来经营,具体来看,国民年金和劳工保险中分别有65%和62%的资金由基金会自行管理,其余分别有35%和38%的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进行运营。
国民年金境内主投股票,境外主投债券。国民年金自行运用的资金有61%配置中国台湾的资产,劳工保险资金投资于中国台湾资产的资金占51%。具体来看中国台湾资产的投资方面,国民年金偏好股票及受益凭证投资,其次是债券及特别股;劳工保险在中国台湾内的投资基本流向债券及特别股和转存金融机构,股票配置不多。对中国台湾以外的资产投资方面,国民年金和劳工保险资金都偏好固定收益资产。
委托经营的资金主投中国台湾外的市场。相较于自行运用的资金,委托经营的资金更多投资于中国台湾以外的市场,具体来看,国民年金和劳工保险分别有82%和91%的资金投资于中国台湾外市场。从资产类别来看,国民年金配置权益证券的资金占比为49%,固定收益资产占比21%,另类资产占比12%;劳工保险资金有40%投资权益证券,22%投向固定收益资产,还有29%投向另类资产。
第一支柱公教人员保险资金投资较多元化。中国台湾第一支柱中的公教人员保险资金投资于中国台湾外受益凭证的占比最高,为25%;其次是中国台湾内上市公司股票及ETF,投入的资金占比为22%;再次是中国台湾外债券,配置比例为19%;其余资产的配置比例均不到10%,如短期票券、台币存款、中国台湾债券等。
公教人员保险资金半数投向半导体行业。分行业来看,截至2023年末,中国台湾公教人员保险有一半的资金投向半导体行业,其他投入较多的产业包括金融业、其他电子、塑胶、ETF、电脑及外设、电子零件和通信网络,占比分别为9%、7%、6%、5%、5%、5%和5%,远不及半导体行业。
第二支柱军公教退抚制度自营部分主投债券和股票。中国台湾第二支柱中的军公教退抚制度有近半数的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进行经营,在自行经营的资金里,分别有21%和15%的资金投向债券和股票,剩余资金以银行存款和各种票券及收益证券的形式存在。近十年来,军公教退抚制度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在3.5%上下波动。
私立学校教职员退抚制度可选不同风险投资计划。参与第二支柱私立学校教职员退休制度的人员有三种投资计划可以选择,风险由低到高为保守型、稳健型和积极型。保守型投资计划主投中国台湾内资产,配置较多的现金债券;积极型投资计划主投中国台湾外的资产,配置更多的股票;稳健型投资计划配置介于两者之间。
私立学校教职员退抚制度资金投资于全球市场。私立学校教职员退抚养老资金的配置方面,投资于全球债券的比例为31%,投资于美债的比例为13%;股票投资方面,19%的资金投向美股,其余资金分别投向中国台湾、印度和欧洲股市。收益率方面,近十年来,保守型产品年化利率约1.83%,积极型产品约6.19%。
劳工退休金的委托资金近八成投向境外资产。第二支柱劳工退休金有60%的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经营,在自行运用的资金方面,有29%的资金转存其他金融机构,分别有14%和15%的资金投向中国台湾内的债券和股票,剩余36%资金投向中国台湾外,主投固定收益资产;委托经营的资金方面,只有23%投向中国台湾内资产,39%的资金投向中国台湾外的权益资产,剩余资金投向中国台湾外的固收资产和另类投资。
3.养老金融产品有何特色?
中国台湾长期照护福利体系发展较晚。2000年,中国台湾核定建构了长期照顾体系先导计划,整合居家、社区长照资源,并推动居家护理、日间照顾中心等服务计划。2002年,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发布,成为之后长期照顾十年计划的基础;2007年最终核定了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15 年,社会福利委员会推动长期照护服务法并建立服务网拓展长期照顾;2016 年,政府拓展并实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扩大并优化了服务对象、项目及整体计划之间串连便利性。
长照计划2.0拓展了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长照计划1.0于2007年开始试办,该计划建构整合居家和社区长照资源,并以发展及普及长照资源为主要目标。长照计划2.0于2016年开始推动,除了延续计划1.0的模式外,拓展了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且整合了长照社区资源现况,新增ABC社区整体照顾模式,将长照服务机构分为三级,一是拟定照顾计划的A级社区整合型服务中心、二是于固定区域内提供在地长期照顾服务的B级复合型服务中心、三是为民众提供其他多元便利服务的C级长照站,三级长照模式机构串连衔接,以期达到高龄社会健康照护最优化。
多数人选择更为方便快捷的居家服务。2024年,中国台湾长期照顾司总计为超39万人提供了照顾服务,其中享受简便的日常生活协助的居家服务人数最多,达到36万人,占比89%;其次是到日间照顾中心接受的日间照顾服务,共计4.3万人;最后是接受家庭托顾服务的人数,只有1574人。
长照计划还覆盖老人的日常生活。除基础的照顾服务以外,中国台湾长照计划还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自主生活训练指导的专业服务,提供老年人往返家庭到长照机构或医院的交通接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短暂照顾的喘息服务及营养餐服务等多种涵盖日常生活的服务。2024年,长期照顾司共计提供专业服务9.1万人次,提供喘息服务17.6万人次,提供交通接送服务24.5万人次。
长照计划为失能者提供专业的机构照顾。长照计划中,共有四种照顾机构为失能者提供照顾,一是照顾患有长期慢性病必须接受医护服务对象的长期照护型机构,二是照顾生活能力欠缺或有鼻胃管、导尿管对象的养护型机构,三是照护有精神疾病或失智症对象的失智照顾型机构,四是照顾日常生活能自理对象的安养机构。截至2024年底,共计5万人接受了机构照顾,其中绝大多数接受的是养护型机构照顾,占比超九成,近年来整体的机构床位利用率在85%左右。
小额终老保险保费低于其他同类型寿险。2016年,中国台湾金管会发布《小额终老保险商品相关规范》,鼓励寿险业者开发设计及推广相关商品,保障包含终身寿险,可提供被保险人身故或完全失能时的保障。考虑到被保险人多为中高龄者,小额终老保险商品内容以简单易懂为原则,且保费低于其他同类型寿险。2022年,小额终老保险投保人数89万人,总计保费收入167亿新台币;投保率方面,60至69岁人群的投保率最高,其次是55至59岁和9岁以下人群。
风险提示: 1) 基金实际运作发生变化 。 2) 公开资料披露有限 。 3) 历史经验失效。
研报信息
文中报告节选自财通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中国台湾养老金都投些什么?——养老金融系列之八》
对外发布时间:2025.8.16
报告发布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陈兴
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2
分析师:谢钰
SAC证书编号:S0160523080003
重要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为避免不当使用所载内容可能带来的风险,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
法律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财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财通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财通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财通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财通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财通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财通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财通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财通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财通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通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财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