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航母编队作为美军优势的基石,海上存在是前提,向岸投送是核心。
2023年8月2日,战舰一号曾撰文谈及“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大型防空指挥舰未来5年大概率将青春不接”的话题。当时美国海军刚刚签署了9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的采购合同,分别由英格尔斯造船厂、通用动力巴斯钢铁造船厂负责建造。当时,英格尔斯造船厂有4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在建——DDG128、129、131、133,巴斯钢铁造船厂有3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在建——DDG 126、130、132。当时战舰一号认为,根据美国造船厂建造该级“铺设龙骨到正式服役需要3-4年”的经验,DDG128、129大概要到2025年年才能服役,DDG 126可能要到2026年底才能服役。两年多过去了,这些新锐战舰的建造和服役怎么样了?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大型防空指挥舰又面临怎样的问题,今天再次谈一谈这个问题。
建造周期不断拉长、服役时间不断后延
2025年9月27日,美国海军“路易斯·H·威尔逊”号(DDG 126)在巴斯钢铁造船厂举行命名仪式。这是继续已经服役的“乔治·卢卡斯”号(DDG 125)之后的第二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这是美国海军为了庆祝舰艇完成主要建造阶段,而举行的主持传统香槟瓶撞舰首仪式,多与下水接近或同步举行。该仪式之后,“路易斯·H·威尔逊”号就要进入为期1-2年的舾装和系统集成阶段,然后是几个月的海试和几个月的调整后,再乐观估计,这第二艘的服役时间至少在两年以后,也就是2027年9月之后。仔细来看,战舰一号2023年判断的“DDG 126可能要到2026年底才能服役”的观点早就过于乐观了。
我们再看看英格尔造船厂负责的DDG 128、129。2025年9月27日,英格尔斯造船厂宣布,“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史蒂文斯(Ted Stevens)”号(DDG 128)已经在墨西哥湾完成了造船厂海试,预计于2026年中期正式服役。这个时间已经比战舰一号2023年研判的“2025年服役”晚了近一年。再者,这艘舰的下水时间是2023年8月,按照目前的计划时间,从下水到服役,要用上3年的时间。参照这个标准,“路易斯·H·威尔逊”号(DDG 126)的正式服役时间可能要到2028年9月。可能现实会一次一次证明前面的判断显得过于乐观。说完DDG 128,那么DDG 129呢?

图2 举行命名仪式的“路易斯·H·威尔逊”号导弹驱逐舰,离服役尚远。
2025年6月28日,美国海军在英格尔斯造船厂为“杰里迈亚·丹顿(Jeremiah Denton)”号导弹驱逐舰(DDG 129)举行命名暨下水仪式。参加“史蒂文斯”号(DDG 128)从下水到服役要用3年的标准,这艘舰大概要到2028年6月才能正式服役。DDG126、128和129是除了已经服役的DDG 125之外,已经下水的3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它们的正式服役时间,也决定了美国海军航母有无大型防空指挥平台可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再次梳理一下,DDG 126预计2028年中服役;DDG 128预计2026年中服役;DDG 129预算2028年中服役。换句说话,从2026年中开始,美国海军有2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可用,2028年中开始,美国海军有4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可以用。
真正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有问题
正式服役就意味着真正形成战斗力,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防空指挥平台使用了吗?不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在正式服役,要进行作战系统,包括进行武器实射、雷达校准、作战演练等,从而验证实战能力,完成首次部署准备,即达到“初步形成作战能力”节点,这大概又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乔治·卢卡斯”号(DDG 125)作为第一艘“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2023年10月7日服役至今,已经有两年了,但仍然没有作为航母编队属舰投入部署。换句说说,由于“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迟迟不能形成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不得不让Flight IIA 驱逐舰担任防空指挥舰,2024年就已经开始了——“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编队用“弗兰克·E·彼得森”号驱逐舰( DDG-121);“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编队用“丹尼尔·井上”号驱逐舰(DDG 118)。

图3 举行下水命名仪式的“杰里迈亚·丹顿”号导弹驱逐舰(DDG 129)
美军航母基本已无防空指挥平台可用
截止2025年10月,美国海军正处于海外部署的航母编队中,西太平洋活动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编队用是“提康德加级”级导弹巡洋舰“罗伯特·斯莫斯”号(CG 62),这是一艘计划在2026年退役,已经服役36年的老舰;在印度洋活动的“尼米兹”号航母编队以及已经进入地中海的“福特”号航母编队,防空指挥平台均用的是“阿利·伯克”Flight IIA 驱逐舰。
据悉,计划在今年年底赴地中海和中东地区部署的“乔治·布什”号航母编队,将采用“温斯顿·丘吉尔”号(DDG-81)导弹驱逐舰作为防空指挥舰。真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我在2023年8月提到了美海军航母编队防空指挥平台“青春不接”,从2024年实际上就开始了。而且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24年12月上旬,美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编队,以“葛底斯堡”号巡洋舰(CG-64)担负防空指挥任务。这艘舰虽然距其服役期结束只有几年时间,但最近进行了升级,是当今海上同类船中最先进的。但糟糕的是,该舰在航母编队中应对胡塞武装导弹和无人机攻击时,击落了1架从杜鲁门号航母上起飞的F/A-18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尽快消失吧
“葛底斯堡”号巡洋舰在地中海面对胡塞武装攻击时的“挥刀自宫”,再次引发了美国海军的“纠结与拧巴”,也是大量用“阿利·伯克”Flight IIA 驱逐舰来暂代之决策的重要原因。“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对美国海军来说,是一个“非常拧巴”的话题。冷战时,它曾经是美国海军作战能力巅峰的代表,如今却成了美国海军锤锤老矣的象征。这一级舰艇设计服役寿命为30年,虽然经过2000年左右的延寿升级,服役寿命达到35年,但已经处于严重的“超龄服役”状态。其实,美国海军早就不想用这种老舰了,2013年就提出大量安排退役,但遭到美国国会的阻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防空指挥舰的角色暂无替代者。于是乎,糟糕透顶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现代化计划诞生了。
在国会编列预算后,美国海军于2015年启动了“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现代化计划,准备将11艘巡洋舰服役寿命延长5年,并提升其作战能力。但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情况。改装刚刚开始,人们就发现这些巡洋舰的退化程度远超预期,11艘巡洋舰只有7艘真正可以升级,而最后只有3艘完成了真正的现代化升级。有4艘巡洋舰浪费18.4亿美元之后,毫无用处,只能退役:“考彭斯”号(CG 63)2018年8月开始改装,2024年8月30日退役;“维克斯堡”号(CG 69)2020年3月开始改装,2024年7月退役;“安齐奥”号(CG 68)2017年5月开始改装,2022年9月退役;“顺化城”号(CG 66)2019年9月开始改装, 2022年9月退役。前面提到“底斯堡”号(CG 64)属于现代化升级完成的少数,但到实际战场的表现却是那样。

图4 完全升级改装的三艘巡洋舰之一,“长津湖”号导弹巡洋舰(CG 65)
2025年9月25日,“菲律宾海”号(CG 58)与“诺曼底”号(CG 60)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基地退役。该级导弹巡洋舰的数量还剩下7艘,诺福克基地1艘、夏威夷1艘、日本横须贺1艘、圣迭戈基地4艘。根据目前的计划,美国海军准备让已经完成现代化改装的3艘舰——“底斯堡”号(CG 64)、“长津湖”号(CG 65)和“圣乔治角”号(CG 71)服役到2029年,剩下4艘舰将全部在2026退役。
防空指挥舰缺失,灾难性的未来!
无论是看美国海军造船进展,还是实际情况,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防空指挥平台的“青黄不接”从2024年就已经开始了。“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因为其强大的海上指挥控制系统,而成为美军航母编队应对苏联式饱和攻击的“神经中枢”。冷战结束,红海军消失,美国海军在远洋大洋再无敌手,应对饱和式攻击的战场焦虑消失,防空指挥舰计划的屡屡受挫,就是这种环境的产物。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美国实质失去在太空导航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以及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兴武器技术的不断扩散,美国海军传统航母编队面对的饱和式乃至超饱和式攻击又回来了。这样的状况在2024年的红海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图5 没有防空指挥舰使用,意味着航母编队的海上存在有重大隐患。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面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自杀式无人机、亚音速的巡航导弹以及相对初级技术的反舰弹道导弹,尚有这样的作为,它的舰队防空体系,如何应对更强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呢?“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明显已经不能用了,“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导弹驱逐舰又迟迟不能派上用场,美军航母编队的脆弱性空前突出,碰上真正的对等威胁,甚至不是对等威胁,都有可能面临灾难性的损失。或许美国霸权的真正退场,都在等待着那一刻的里程碑事件。
再次立贴为证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