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豆困局”暴露了啥问题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的“大豆困局”暴露了啥问题

同一件事不断成为新闻,这本身就是值得深思的新闻。

这个秋天,美国的大豆丰收了,但美国的豆农却焦急万分,因为这么多大豆卖不出去,光存储一项的支出就会让他们雪上加霜。特朗普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向中国喊话重启大豆贸易谈判,但未获任何回应,于是又宣布对豆农进行补贴,却因联邦政府陷入停摆而迟迟无法落实。

看到这一连串新闻,真是让人讶异,因为早在今年春天特朗普开打“关税战”的时候,美国大豆协会就曾提醒特朗普政府,中国正在把订单转向巴西等地,此后不断有媒体报道,中国自5月后再未向美国购买一粒大豆。

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转眼都已经秋天了,特朗普政府竟然还没有给50多万豆农找到买家,说白了,这半年他们其实什么都没做

要知道,大豆种植者是“红脖子”的代表,是特朗普最坚定的票仓,而他们也是“关税战”的最大受害群体之一。“关税战”本来就使得化肥机械等种植成本增加,而中国占据了美国大豆出口总额一半以上,出口环境的剧烈变化,将会使美国豆农损失惨重。

不过这都是美国人自己的事,是“红脖子”自己把特朗普选上去的,也只能靠自己接住这回旋镖。我要说的是,从这场拖拉了半年的大豆“预警”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特朗普政府真实的治理水平。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美国政府就急匆匆地祭出了“关税战”大棒,然而事后看来,这么重要的经贸政策可能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和部署,比如对其铁杆支持群体的影响,就看不到事先准备了什么应对策略。在中国放弃采购美国大豆的信号不断明确的半年多时间里,特朗普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性措施,一直等到地里的大豆黄了,订单也黄了的时候,才想起喊话、补贴,然而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再往前想一下,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时候就号称要“脱钩”,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政府拿出什么高超的策略了么?美国曾经以为可以拿捏中国的芯片、贸易等方面都已渐渐失去优势,反而是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撒豆成兵”将了他们一军。

这些年以来,中国扎扎实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在大豆问题上则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务实紧密合作,今年前十个月巴西的大豆出口量就超过了2023年全年,其中79.9%都出口至中国。这不仅解决了我们自身的进口需要,还“以豆为媒”加深了与这些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可以说,美国搞“脱钩”、“关税战”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摆脱对美依赖,扩大贸易圈与朋友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阳谋”,是顶层战略水平的体现,人们亲眼看到了两种治理能力的差异,见证了两种制度的此消彼长。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美国的“大豆困局”是一个透视镜,它让我们从一个方面更清晰地看到了美国政策的水平和能力,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充满自信、认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定会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不断演进。

(文/于永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