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学校“愧疚教育”该谁“愧疚”
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抛弃“愧疚教育”之类的糟粕。
让家长跪下、学生踩过去,学校举行的“愧疚教育”引发了争议。图/上游新闻视频截图
文 | 熊丙奇
“家长跪地,学生轮流踩过去。”据报道,日前,河南郑州中牟县一学校班级组织“愧疚教育”活动引争议。
现场视频显示,家长们跪在地上排成一排,学生疑似蒙眼在众人搀扶下从家长背上踩过。
对此,10月7日凌晨,郑州市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发布情况说明称,9月30日,学校高一年级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个别班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举行“感恩教育”拓展活动,因具体细节考虑不周,造成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当形式,引发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在此表示歉意。
在情况说明中,学校虽然承认具体细节考虑不周,存在“不当形式”,却也同时强调“取得家长同意”,以及媒体和网民对此产生“误解”。这表明,该校根本没有认识到此举的问题所在。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抛弃“愧疚教育”之类的糟粕。学校称取得了家长的同意,但众所周知,对于学校以“家校共育”为名提出的要求,家长很难反对,往往只能被动配合。
此前,就有“打鸡血式”“催泪式”的感恩教育活动受到不少学校追捧,但也同样遭到舆论质疑。如有学校在活动中让学生大喊“爸爸妈妈对不起!”,现场给爸妈磕头等。
这次教育活动,则采取家长跪下,孩子踩过去的方式,或是想以此告诉孩子们,家长艰难跪下也要给孩子一条平坦道路,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付出,反思自己是否对得起父母。
可以说,让家长跪地学生踩过去,并非“考虑不周”,而是这一活动的关键所在,目的就是“震撼学生”,让“不懂感恩”的学生们“愧疚”,以此达到“教育目的”。据报道,活动现场,就有学生发现踩的是自己父母后大哭。
此举引发争议,也并非学校所说的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这样的“愧疚教育”出发点就是错的。学校要教育孩子感恩,不能采取这种形式主义,更不能因此漠视学生、家长的人格尊严。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好的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而不是“震撼”孩子,让孩子“愧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根本在于培养其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而这当然不是靠一场形式主义活动就能做到的。
假期来临,学校更应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如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学会与孩子沟通;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分担家庭的责任等,帮助家庭和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比搞一次感恩教育更有用。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这就要避免形式主义,让教育有温度与尊严,而非“愧疚”。对此,家长与学校都当有共识。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