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史记-杨少华列传
2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杨少华者,津门曲艺世家子也。祖籍北京,辛未年(1931)生于市井。少时家贫,鬻豆汁为业,然性嗜诙谐,闻市井俚语辄默记于心。年十二,拜相声大家郭荣启门下学艺,未行“摆知”之礼,故同业或疑其“宝字辈”名分,然其艺精勤,终得师门真传。
艺成初鸣,蔫哏独步
其艺以“蔫哏”为绝,言缓声沉,神色澹然,而谑趣暗涌,若绵里藏针。尝与马志明合演《地理图》,以“捧哏”之身反夺锋芒,一句“介似嘛玩意儿?”满堂雷动,开捧逗易势之新境。后与赵伟洲作《枯木逢春》,佯作昏聩老叟,突睁目疾呼:“我这病——好不了啦!”以反差之妙技惊四座,蔫哏至此大成。
父子同辉,悲欢相续
有五子:威、进明(义子)、伦、健、议。尤以幼子杨议最肖其艺。癸未年(2003),父子作《肉烂在锅里》,讽世态虚浮,获央视相声大赛魁首。后共创《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剧,少华饰“杨丰年”,市井小民之憨黠尽显,连播十季不衰,民间谚云“天津卫事,半在杨光巷”。然长子杨威传曲艺于子化然,义子杨进明拜侯耀文后入德云社,一门星散,艺脉分流,时人叹曰:“杨门技艺广,枝叶各参天”。
晚景喧阗,毁誉交织
耄耋之年犹活跃台榭,剪彩带货,无问雅俗。戊子年(2008)后居三子杨伦宅,尝直播啖淀粉肠、饮酸梅汤,观者百万。或讥其“媚俗失节”,孙辈杨盼盼泣辩:“祖父乐在其中,非为人挟也!”
临终之日晨,犹强撑病体为商号剪彩,午后溘逝。论者谓其一生如相声,欢谑深处隐悲凉。
艺之至者,根植于尘
少华以市井为膏壤,化琐屑为珠玉。其蔫哏之技,貌似木讷,实藏机锋,若太史公叙游侠“状貌如妇人好女”而志逾金石,皆以反差见真章。然郭门师承之讼、晚岁直播之讥,亦如《史记》所载李广“杀霸陵尉”事,完璧微瑕,不掩辉光。
家国新篇,曲艺星火
昔司马迁录滑稽、货殖诸辈,为小民立传;今少华偕子以影视传曲艺,使胡同笑声入荧屏万家。其孙化然、铭心承艺从文,正如《太史公自序》所谓“述往事,思来者”。至若剪彩颤立犹勉力谈笑之态,岂非“士为知己者死”之俳优风骨?
赞曰:
蔫语藏雷动九津,杨门悲喜总关尘。
剪彩声歇人已逝,犹有遗笑醒浮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