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会三天前,欧洲联手“逼宫”特朗普,戳破美国总统的幻想。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晤,其性质在峰会即将开始的三天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最初,外界担忧这将是一场美俄撇开乌克兰的“瓜分”密谈,特朗普可能以牺牲乌克兰领土为代价,换取一个“结束战争”的虚假和平协议,为其追逐的“诺贝尔和平奖”添上浓重一笔。
然而,一场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欧洲多国领导人(默茨、马克龙、斯塔默等)共同参与的紧急电话会议,彻底打碎了这一危险的幻想。
会议向特朗普清晰地传达了不可动摇的立场:停火是唯一议题,乌克兰必须参与所有谈判,绝不承认俄占区的合法性。
面对盟友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强硬,特朗普不得不公开改口,宣布峰会目的仅为“摸清情况”,并强调“领土问题必须由乌克兰去谈”。
这场施压,让特朗普从一场可能的“交易”边缘被拉回,使其彻底清醒——此行并非为了缔造和平,而仅仅是一次风险可控的“见面”。
【欧洲的联合行动:说服特朗普】
欧洲领导人的联合行动,堪称一次精准的战略“防火墙”部署。他们深知特朗普对普京的暧昧态度和对“交易”的痴迷,因此在会前集中火力,用一套无懈可击的逻辑和坚定的联盟姿态,封死了的“后门”。
他们反复强调,任何和平进程必须以停火为前提,且谈判桌必须有乌克兰的身影。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与普京会面本身就是对俄方的“重大让步”,不应再奢望更多。
德国总理默茨则明确表示,特朗普已“广泛认同”欧洲的立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特朗普单方面与普京进行领土交易的冲动。
最后特朗普评价这次与欧洲领导人和泽连斯基的通话:“非常愉快,我给 10 分,气氛十分友好。”
这次会议的意义不在于达成了具体协议,而在于它向华盛顿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西方阵营的团结不容挑战,任何出卖盟友利益的举动都将付出惨重的政治代价。
正是这道“防火墙”,迫使特朗普将峰会的目标从“促成交易”降格为“一次试探性会谈”。
【“诺贝尔奖”泡影与现实的回归】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曾是他推动此次峰会的主要动力之一。他幻想通过一次高调会晤,就能“解决”持续数年的乌克兰危机,从而名垂青史。
然而,欧洲盟友的集体施压,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意识到,在盟友的坚决反对下,“瓜分”乌克兰的交易很难轻易实现。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法捷耶夫已轻蔑地表示,俄方立场“毫无改变”,这进一步证实了俄方的底牌。
特朗普在采访中坦言,“我和他(普京)进行过很多次很好的对话,然后我回到家,看到一枚火箭击中了一家养老院,或者一枚火箭击中了一栋公寓楼,人们倒在街上死去。所以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已经进行过这样的对话了。”
他终于明白,自己无法“说服”普京停止战争,所谓的“严重后果”也仅是空洞的威胁。追求“诺贝尔奖”的宏大叙事,在残酷的现实和盟友的清醒面前,已化为泡影。
【一次无果的“见面”:峰会的最终定调】
因此,这场阿拉斯加峰会的最终定调,已从一场可能改变战局的“历史性会晤”,降格为一次纯粹的“礼节性见面”。
特朗普此行的目的,已不再是“解决问题”,而是“了解问题”。他需要亲自与普京对话,向国内外展示其“努力”,然后带着“情况已摸清”的结论返回,为后续政策调整——无论是继续施压还是暂时搁置——提供依据。
他现在改口称“现在可能不会有第二次会晤了”,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如果第一次见面就证明毫无进展,那后续的“交易”自然无从谈起。
这场峰会,最终成了一场被盟友和现实共同“去魅”的外交行动。它没有带来和平的曙光,却意外地证明了联盟的力量:当欧洲团结一致时,即使是特朗普,也不得不收敛其单边主义的冲动,回归到最基本的外交准则。
这或许不是一场胜利,但至少避免了一场灾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