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最高检曾公布了一批2023年检察机关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三人团伙引诱男方发生性关系后敲诈钱财,最终因敲诈勒索罪等获刑”的案例引发关注。

2021年6月至11月,王某甲、王某乙、李某某(女,2004年6月出生)共谋,由王某甲、王某乙冒充李某某的成年亲属,由李某某通过社交软件或到酒吧等场所结识男性,以假装醉酒、无处可去等借口引诱男方与其发生性关系,故意在对方身上留下抓痕,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被强奸,再由王某甲、王某乙以此为要挟向男方索要财物。王某甲三人采用此种犯罪方式共诬告陷害孙某某等8名被害人,导致其中3人被立案后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并对4名被害人敲诈勒索23.7万元,实际非法获取赃款8.7万元。2023年1月17日,安阳市文峰区法院以诬告陷害罪、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王某甲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王某乙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两万元;李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

当前法律框架下,虽然《刑法》对诬告陷害罪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对 “故意捏造事实” 的举证难度较大,多数诬告行为因证据不足难以追责,形成 “诬告易、追责难” 的现实困境。

“这一失衡现象不仅是个体权利的损害,更挑战了司法的公正性与社会的诚信基础,亟需通过法律完善与机制优化加以矫正。”李亚兵律师表示。

【来源:南方日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